愛的奧秘(給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 - 聖事與正教)

如果我們不從婚姻本身、或者不要從「愛的神學」這種抽象的地方談起,
轉而討論永遠站在教會生活的中心、表達最純潔的人類之愛與其對上帝的回應的那一位,
也許會更容易了解正教對於此聖事的看法。
這裡提到的就是馬利亞,耶穌的母親。
不論是因為她絕對與神聖的純潔,使她得以免除的肉慾的墮落,而產生與我們之間幾乎完全不同的差異,
而使人們在西方尊她為聖母(the Virgin),
或是在東方,大家以尊崇的「誕神女(the Theotokos)」之名來稱呼她,表示她是上帝的母親,
而事實上所有描繪她的聖像畫,都將她以手中抱著聖嬰的形象呈現。
換句話說,在聖母論 (mariology)中有兩個重點,雖說兩者並未互斥,卻導致馬利亞在教會中出現不同的形象。
如果我們打算了解正教會中尊崇馬利亞的經驗,就必須謹記其中的差異。
在此我們希望不至於造成「馬利亞崇拜」這樣的印象,而是以一道光芒、一種喜悅、可能是教會的整個生命來呈現。
就如正教讚美詩中所提,在她之中,「所有被造物同感喜悅」。


可是這喜悅與什麼有關?為什麼馬利亞自己就提過「萬代必要稱我為有福?」這樣的話?
因為在她的愛與順服中,在她的信心與謙遜中,她接受了所有的永恆與存在的意義,
並接受讓她自己被創造為聖靈以及上帝人性的聖殿,
意思是說,她的整個生命會形成上帝之子的血肉,會成為這世界最圓滿深刻意義的母親。
她把生命給予另一位,在祂之中使自己的生命圓滿。
她接受了每一個被造物唯一真實本質,她確認這層意義,也因此完成了她在上帝中的生命。


在接受這個本質時,她完成了被造物的女性氣質(womanhood)。
對許多人而言這個字眼可能有點奇怪。
在我們教會的時代演進中,隨著「兩性平權」的潮流,只能表達基督徒一半人口的字眼並不太常使用,
因為在基督中並不分「男的或女的」(加拉太書3:28)。
另一半這種說法又再次陷入此種過時的世界觀當中,
事實上,我們要為女性在社會中(或說在教會中)「尋得地位」的所有意圖,並非藉著高舉馬利亞來貶低女性,
上述說法亦拒絕承認馬利亞身為女性的特殊定位。


那麼難道上帝與世界的關係,上帝和以色列之間,祂的選民,最後是上帝與已經在教會中被恢復的宇宙之間的關係,
在聖經中以婚姻的結合與愛作為表達的手法,難道這些就都不重要了嗎?
在此產生了一種雙重的類比關係:一方面我們了解上帝對這世界上所有生命的愛,以及基督對教會的愛,
因為我們體驗了婚姻的愛;
但是就另一方面而言,婚姻的愛在基督的偉大奧秘中,有其根源、深度與真實的完成:「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教會是基督的新娘,「…因為我把你們獻給基督, 好像把貞潔的童女許配給一個丈夫。」(哥林多後書11:2)
這表示這世界,已經在教會之中重整並找到自身圓滿的世界,是上帝的新娘。
在罪之中這層重要的關係被破壞、扭曲;
而在身為女性、處女、母親的馬利亞中,在她對上帝的回應中,教會有了活生生的個性化開端。

這個回應就是在愛中的完全順服。
這裡說的不是順服與愛,而是將兩者視為彼此包容密不可分的整體。
就順服本身的意義來解釋,並非表示一種「美德」,這個字有盲目屈從的意思,而在盲目中是沒有光的。
唯有對上帝的愛,所有愛的絕對承受對象,才可將順服自區從中解放出來,並帶有接納值得承受之事物的意義。
可是如果愛中沒有對上帝的順服,那這愛「就如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和今生的驕傲。」(約翰一書2:16)
這是唐璜式的愛,但是最後他被這愛毀滅。
只有對上帝、對被造物唯一的主的順服,才能賦予愛正確的方向,使它完全。

因此真正的順服就是對上帝的順服,被造物對於它的創造者真正的回應。
當人性擁有了這個 對上帝的回應後,當它變成完全的自我奉獻以及對祂的順服之後,才是真正圓滿的人性。
但是在這個「自然」的世界裡,持有這個順服之愛的、這個將愛視為回應的,就是女人。
男人擁有,女人接受。
這個接受並不表示被動或盲目的順服,因為這是愛,而愛永遠是主動的。
它賦予男人的求婚生命,讓求婚一如生命般圓滿,
然而要成為圓滿的愛或生命,必須是在完全接受與回應求婚的狀況下才能達到。
這就是為何所有的被造物、所有的教會,而且不只是女性,
都在馬利亞之中找到身為女性對於上帝的那種回應與順服的表達,並在她之中歡欣快樂。
她代表我們全體,因為唯有我們在愛中接受、回應與順服,只有我們接受創造的必要女性特質,
我們自己才算成為真正的男人與女人;
只有到那時我們才真正超越我們身為「男性」與「女性」的限制,因為人類可以是真正的人類,
意思是說,當人類不再將自己定位為被造物的「擁有者」,並能在順服與愛中獻上他自己,
他便可以是上帝創造物與創建之王、司祭與牧師,使自己在回應與接受中成為上帝的新娘。
而當女人完全而無條件的接受另一位作為她自身的生命,她也就不會再只是「女性」而已,
她成為我們對上帝的回應中最適切的表達、果實、喜樂、美以及贈禮。
她就是在雅歌中要被國王帶進房間的,國王說:「我的佳偶啊!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雅歌4:7)


傳統上,馬利亞被稱為新的夏娃。
她完成了第一位夏娃未完成的事:夏娃沒有成為一個女人。
她採取主動、「提議」、然後變成了 「女性」—生殖的工具,陷入男人 「管轄」之中。
她使自己、還有她的男伴,都變成她「女性特質」的奴隸,而從此兩性之間的黑暗爭戰,
其間所謂「佔有」的概念,事實上是想要消除羞恥肉慾產生的狂暴而極端的渴望,再也沒有消失過。
但是馬利亞「並未採取主動」,在愛與順服之中她等待另一位採取的主動。
當事件發生時,她接受,並非盲目地接受,因為她還問了:「怎能有這事呢?」
但是她卻處於全然的神智清醒、單純與擁有愛的喜樂狀態下。
當天使報喜的那日,我們聽到那堅定的:「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 上!」時(路加福音1:38),
永恆的泉源發出光芒,來到我們身上。
這的確是所有人類的受造之聲,而我們每個人都能辨識出這是能夠表達我們終極本質與存在的話語,
表達我們願意成為上帝新娘的話語,也表達我們與自古至今就愛著我們的那一位締結婚約的訊息。

馬利亞是童貞女。
但是童貞並不表示否定,或只是一種不存在的表達;
這是本身的一種圓滿與完整,表示她全心全意奉獻自我給上帝,因此也是她的愛最佳的特質與表現。
因為愛是渴望圓滿、完整、實現的,也渴望童貞這個語詞所代表的終極意義。
到最後教會將被當作「貞潔的童女」(哥林多後書11:2)般為基督獻上。
因為童貞是所有真誠的愛的目標,並非只是當作「性」的不存在,而是作為在愛中的圓滿完整,
並且在「這個世界」當中,去填補性作為一種自相矛盾的、悲劇性的肯定與拒絕。
正教會以一種看來好像「非依照聖經」的方式來慶祝馬利亞的出生,以及將她呈現進入修院生活的這件事,
其實是表現對聖經的忠實,因為這些慶典的意義就在於承認在整個救贖歷史、也是整個愛與順服、回應與期待的歷史中,
童貞女馬利亞正是其目標與實現。
她是舊約的女兒,是它最後與最美的花朵。
正教會拒絕承認聖母無玷受孕成胎說的教義,
就是因為這種說法使馬利亞舊約中所充斥的、漫長的愛與期盼的歷史、對於活生生的上帝渴盼,
產生了奇蹟式的「斷層」。
她是這世界獻給上帝的禮物,就如聖母誕生讚美詩中所說


萬物都將呈獻感恩於妳

天使獻上太陽
天空獻上繁星
智者給予智慧
牧 羊人獻上驚異
而我們—則獻上童貞女

然而唯有上帝是為這順服、接受與愛加冕的。
「聖靈要臨到你,至高者的能力要覆庇你…因為在神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路加福音1:35, 37)
唯獨祂顯現出童貞女才能夠帶給祂完整的人類之愛…

馬利亞是母親。
母親的身分是女性特質的完成,因為這是以順服和回應表現出的愛的完成。
藉由奉獻她自己,愛才能給予生命、成為生命的源頭。
一個人不會為了要有小孩而去愛,愛毋需理由,也不是因為愛是好所以它就給予生命,
而是因為它給予生命,所以才是好的。
馬利亞母親身分的歡喜奧秘,因此不與她的童貞互相牴觸,這是相同的一件奧秘,
並非說她保有童貞就表示她不是母親,而是因為她的童貞,所以她展現出母親身分的完整。

她是基督的母親。
她表現出愛的完整,接受基督為我們而來。
她給予祂生命,而這是世界的生命,而所有被造物都在她之中歡欣快樂,
因為了解到藉由她,所有生命與愛的目的與實現,就是接受基督、就在我們之中給予祂生命。
而在此毋須恐懼這個與馬利亞有關的喜樂,會剝奪所有單獨因基督而起的榮耀,
因為我們在她之中所發現的、以及構成教會中喜樂的,就是對基督完全的崇敬、對祂的接受與愛。
的確沒有一種「對於馬利亞的膜拜」,然而在馬利亞之中教會的這種「膜拜」變成喜樂與感恩、接受與順服的行動,
這是與聖靈的婚姻,使教會成為塵世之中唯一的完整喜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