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聖禮儀(6)

正教的聖禮儀,雅典大學神學院院長Protopresbyter George Metallinos著

6.聖禮儀

聖禮儀是整個教會聖禮儀的中心,聖餐儀式是整個聖禮儀的頂峰,是正教生活、體驗和意識的中心。
根據當代的Al. Schmemann神 父(他是一位重要的聖禮儀學家)的說法:
「聖禮儀可以被視為一段必經的旅程,它引領我們到達最後的終點,途中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一樣重要的。」
這個過程始於信徒們離家前往聖禮儀的聚會所的那一刻。
這個大身體的聚合是最重要且最基本的,它帶領所有信徒一起進入上帝在歷史中所建構的新世界,也就是教會。
信徒們聚集在聖殿中,為了與基督體內所有的聖徒(無論是在世的或已經離世的)和同修們一起參與聖禮儀。
這一切行動在「Minor Entrance」達到頂峰,
此時,所有聚集在一起的信徒和主教,一起隨著旅程邁向天上的獻祭的聖壇。


沒有參與聖禮儀的人,不能算是基督教徒。
在教難的時代,為了參加地區教會的集會,基督徒將自己置於大憂患之中。
「我屬於教會」的意義是:我參與她的聖禮儀,
因為透過聖禮儀的這些集會,「此時此地」教會的整體才能夠顯現。
這就是上帝子民的「合一(synagogé)」(意為聚合在一起),
甚至是初學教理的慕道者和懺悔者,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其中,
這並不是一個專屬於教會「菁英份子」的聚會。
信徒們不斷在神性的愛前交託他們的罪,所以,透過懺悔,就會被轉化為神聖。
這就是為什麼,教父們常常告誡我們,一定要參與聖禮儀,
因為「在信仰的諧和當中,撒旦的力量將無處可施……」(在心中擁有上帝的Saint Ignatius, †107)。


從聖禮儀的第一部份,直到聖經唸誦的結尾,慣例上是可以讓初學教理的慕道者參與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部分被稱做「聖道禮儀」。
接下來的部分,被稱做「聖信禮儀」,其中包含了聖餐禮儀的聖事,主要以獻祭為特色。
聖禮儀是「神的顯現」(也就是上帝的「顯現」),透過聖禮儀,一切受造物轉化成為「神的顯現」。
藉由聖禮儀,教會奉獻出她「沒有血腥的」獻祭。
信徒們獻出上帝的禮物(我們將屬於祢的那一部份獻給祢),
並且為自己的一文不值與靈性貧乏而懺悔(因為覺得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貢獻 ……)。
在接收了上帝給予我們的厚禮之後,我們唯一的回報,就是發自內心的順服於這種聖愛。


聖禮儀並不像是其他儀式那樣只是一般祈禱或普通儀式而已,
它是基督的真實存在,基督存在於祂的「不斷祈禱」的教會。
起先這個聖餐禮儀(感恩祭)是屬於基督的,然後也變成我們的,
因為,我們一直坐在聖父的高座旁,基督也「下降到我們這裡來,雖然肉眼不可見,卻與我們同在……」
根據上帝所賜福的 Chrysostom的說法:「每當信徒們以潔淨的意識領受聖餐時,
就是在歡慶復活節的來臨 …… 沒有比這樣的聖事更能歡慶復活節的了……」
藉由參與基督的「人性」(基督的人性與神性是不可分割卻有所區別的),
信徒們在基督內領受整個基督,並且藉此與祂結合為一。


在聖餐禮儀中,教會經歷了一個永久的「五旬節」(又稱:聖神降臨節)。
在教會的生命中,「五旬節」、「聖餐禮儀」和「教會正式會議」,都與基督藉聖靈的顯現有關。
這也是聖禮儀的語言所表達的,當我們談到「靈性奧秘」、「靈性獻祭」、「在聖靈內的聖禮儀」、
「靈性的餐桌」、「靈性肢體」、「靈性飲食」……等等。
透過聖禮儀,一切都成為靈性的,這並不是某種理想化或是沒有實存意義的幻想,因為聖靈真正存在其中。


除了上述的觀點之外,聖餐禮儀也是「使信徒們與教會合一」的聖事。
所有的參與者在基督體內合為「一體」(迦拉達書/加拉太書3:28),
藉由心靈的合一,也就是「異口同聲的,一條心……」,
這是保祿(保羅)宗徒在格林多前書(哥林多前書)(10:15-17)中的教導。
教會的「一體」與聖餐禮儀當中的「麵包」有關:
「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不領受聖餐的信徒,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儘管他們都曾參與為聖餐禮儀做準備時所唸誦的感恩祈禱……


聖餐禮儀將基督的生命傳送給每一個成員,所以,每一份子都與其他所有成員一起活在基督體內。
Saint Simeon the New Theologian將這種與基督的結合視為人類隱居的提升:
「對於參與神聖恩典的人而言,絕對不會是孤獨的,而是與祢同在,
我的基督,祢是三道太陽光,照亮整個世界……」。
藉由聖餐禮儀,單獨的個體變成上主的軀體的一部份,於是,個體就「突變」成一個生命共同體。
自從最初的幾世紀以來,聖禮儀中,獻禮的「前祝聖(Pre- Sanctified)」一直是聖餐禮儀的重要步驟。
只有參與聖餐禮儀並且真正參與教會這個生命共同體時,上文中所述說的一切才會成真。
這就是為什麼「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林多前書/哥林多前書11:29)。


在聖禮儀中,教會被提升到天上的國度裡,已經過世的人也參與其中,
因為基督復活而升天,所以教會也「升至天上的國度」。
我們在聖禮儀當中這樣懺悔:「在祢將眾人提升至天國,贈與眾人未來的天上國度之前,祢都不曾放棄我們……」。
聖禮儀成為復活節的聚會,所有的人都在聖禮儀中與上主相遇,進入祂的國度。
我們並不遵行柏拉圖式的腳步,在某個「起點」上追求完美,
而是要在末世時間上的圓滿中追尋天國,直到我們終於獲得全心全意忠於基督的「位格」。
教會的聖禮儀,受歷史的神聖天意所指引,走向基督體內的未來。
在聖禮儀進行中,即使是基督的第二次來臨都被視為一個過去的事件!!
「請惦記著……一切為了我們而起的事件:十字架上的犧牲、墳墓、第三日的復活、升天、第二次光榮的再來 ……」
這是我們在祝聖獻祭品之前所作的信仰宣告。


低估聖禮儀「會眾」(眾人的結合)的價值,就等於是將它的「末世意義」矇上陰影。
除此之外,隨著教區、小聖堂、修道院…等處參加聖禮儀的會眾的數量大增,
再加上主教(也就是每個地區教會聚會之領導)的缺乏,
「會眾(眾人的結合)」這個詞彙漸漸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只有聖禮儀中喜悅的特質還保留著末世論的氛圍,這種喜悅氣氛甚至被視為與「禁食」不太協調的。
在大齋期的嚴格禁食期間,週一至週五的每一天,都不舉行聖禮儀,而只有舉行「祝聖獻禮」的步驟。
聖禮儀並不是為了人類的「防禦工事」而有的「聖化」途徑之一,
它是教會的聖事,將信徒們送進未來的世代。
教會與聖餐禮儀是緊密結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