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ucharist 聚會聖事 第一章1

「首先,我聽說你們在聚會的時候…」
哥林多前書11:18

「當你們在聚會的時候…」,這是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時所寫下的。
對他而言,同時對早期所有基督徒而言,這些話所提到的不是聖殿,而是聚會的目的和本質。
大家都很清楚,「教會(希臘原文為έκλησία)」這個名詞,指的是「聚會」或是「集會」,
而在所有早期基督徒心中,「在教堂聚集」指的是一 種目的為揭示、實現教會的活動。

這個聚集是聖餐的—它的目的與實現都在那成就「主的晚餐」的背景中,在那聖餐的「擘開餅」發生的所在。
在保羅同樣一篇寫給哥林多教會人士的信中,他責備這些人聚會時參加另外的餐宴,而非主的晚餐,
或是這個聚會另有目的,卻非聖餐的「擘開餅」(哥林多前書11:20-22)。
因此在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無庸置疑的三位一體,發生在聚會、聖餐、教會中,
這是早期跟隨保羅的腳步而形成的教會傳統,完全能毫無異議作證的事實。
因此禮儀神學的基礎任務,包含了揭示這 個統一性的意義與本質。

在這個任務中更為緊急的部份是,當這個三位一體對於早期教會來說是不證自明的時候,
它卻在現代基督教的意識裡停止了這個特性。
我們習慣上叫做「經院派」神學—就是與教父傳統決裂後出現的派別,
也是在方法和本質上主要構成西方對神學的理解—卻忽略了與聚會、聖餐、教會之間的關係。
聖餐被定義為聖事的其中一 種,但是不是「聚會的聖事(sacrament of assembly)」(此定義來自西元五世紀Areopagitica的作者)。
批評這種經院派的教義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聖餐中教會的意義,也不算誇張。
而且教會學中的聖餐面相,譬如說教會的教義,也遺忘殆盡。

在此我們應該更詳細交代神學和聖餐是如何分道揚鑣,以及對教會良心所產生的悲劇性後果。
現在我們應該已經注意到,把聖餐當作「聚會的聖事」這樣的概念已經漸漸從虔誠當中消失。
在禮儀指導書籍中的確是會把聖餐分類至「大眾崇拜」的綱目下,也會說明禮儀通常是在「崇拜的會眾」面前執行。
但是這個「崇拜的會眾」,譬如聚會,已經不再被理解為聖餐的主要形式,
而禮儀也不期待聖餐去看到和感受到教會的主要形式。
禮儀性的虔誠已經徹底成為個人主義的了,對此最具說服力的證據是當代接受共榮時的執行方式,
已經完完全全變成個人「精神需求」的附屬。
沒有人,無論是神職人員或是平信徒,能夠領會聖餐祈禱的精神:
「將我們所有人都結合為一體,在聖靈的共榮中變成聖餅與聖杯的一部份。」

因此,我們已經在虔誠和「對教會的尊重(churchliness)」中見證 了聖餐禮日漸明顯的「消瘦」,
逐漸窄化其在教會生活中的首要與原始意義與地位。
所以禮儀神學中任何有關聖餐禮的解釋,都必須超越這個窄化的結果,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藉著回歸聖餐禮最初將其詮釋為「聚會的聖事」這樣的理解,因此也就是「教會的聖餐禮」。

在此我們必須指出,聖餐禮在虔誠和神學的雙方面所受到的窄化,公然的與聖餐禮的彌撒禱告曆(ordo)產生矛盾,
但這卻是教會最初形成時便保存下來的。
這裡我們說的「禱告曆」並不是在講儀式或聖事的諸多細項,而且到後來還越辯越複雜。
而是聖餐禮的架構,它的形式。
這裡我們借用狄克司神父(Dom Gregory Dix)的說法,年代可追溯至教父形成教會崇拜原則的草創時期。

如同我在另書所提,經院派哲學最基本的缺陷在於,它對聖事的處理並非來自教會保存已久的真實體驗,
卻從本身倒果為因的抽象範疇與定義而來,很難與教會生命的真實性相互一致。
早期教會完全了解「信心律(lex credendi)」和「祈禱律(lex credendi)」是不可分離的,它們對彼此的依存都是必須的。
如果用聖伊里奈烏的話來說,
就是「我們的教導是在和諧中與聖餐禮一起所發生的,而聖餐禮證實了我們的教導。(語出駁異端論4:18:5)」
但是以西方經院派為主流的神學,卻對教會所實施的崇拜,以及它的理由與適當順序毫無興趣。
從本身抽象的 前提而產生的這種神學,卻倒果為因地裁決何者為「重要」,何者為「次要」。
最後的分析發現,被他們視為次要的就是對他們來說不感興趣的崇拜本身,但它的各個層面卻是教會賴以為生的事物。
神學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時刻」上,所以還刻意挑出聖餐中的幾個重要「時刻」:聖禮的交換、
然後是共榮的參與;在聖洗中有所謂的「三重浸禮」;
在婚姻聖事中有祝聖的元素—「賜給他們榮耀尊貴作冠冕」凡此種種,
但是這些神學家歸納類別後卻從未想到的是,這些時刻是無法自其禮儀性背景中獨立出來看待的。

這些對聖事所採取的手段就是我們在經院派教義中發現的,它們十分明顯地貧乏、非常地一面倒。
這同時提供了在我們的禮儀性虔誠中,窄化與單方面詮釋的根源。
因為缺乏來自最初教父時期的正港神學詮釋—「禮儀性教義問答」—的養分與指引,
於是便受到來自對事奉的象徵性、譬喻式詮釋法的不良影響,變成了獨特的神學 「民間傳奇」。

因此就如我們所說,依照教會傳統來解釋,禮儀性神學的最初原理,
不應該是由某人自抽象、純粹智識的綱要中衍生出來的道理,再隨意扔到事奉上面,而應該是由事奉本身出發,
這裡的意思是說,必須先由彌撒禱告曆出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