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charist 聖言聖事 第四章 4

「君宰,熱愛世人者,

請以你神聖真知的純潔之光照耀我們的內心,

開 啟我們靈智的眼目,好能理解你福音的教導;

請將對你真福誡命的敬畏灌輸於我們五內,

使我們踐滅所有肉體的欲樂,

達 致屬靈生命之道,

所思所行,無不中悅於你。」

福音前祝文

1

根 據大家對早期證據毫無異議 的見證,最初閱讀聖經的步驟是包含在「如同教會般的聚會」這裡頭,而且特別的是,聖餐的聚會。在我們所能找到的最早關於 聖餐禮的紀錄中,我們讀到:「當禮拜天到來時,住在同一個城裡的人會在某個地方聚會,這時只要時間允許,就會有人誦讀使徒的回憶錄,或是先知的著作。當朗 誦的人唸完的時候,眾人的首領會鼓勵並邀請我們模仿這些高貴的事物,然後我們一起站起來,獻上祈禱…當我們祈禱完後,就有人拿來餅,酒和水…」(原文取材 自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所著之<第一護教書>First Apology 67:3-5。)在此就是聖經祈禱與佈道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很明顯則是聖餐禮的祭獻。我們會更進一步發現在現代的聖餐禮程序中,在獻給上帝聖言的所謂始 禮祝福(The Liturgy of the Catechumens)與信徒禮儀,包含奉獻與分發祭品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同 時在我們正規的神學教科書中,我們對於聖餐禮的神學詮釋與定義中,卻在實際上忽略了這個毫無異議的見證。在教會的生命與實踐裡,聖餐禮涵蓋兩項不 可分割的部份,但是在神學的看法中卻被簡化到只剩其中一個部份,也就是第二個部份,所謂餅與酒那邊,好像第二部份與第一部分在屬靈與神學上毫不相干,可以 獨立存在似的。

當 然啦,這種「縮減」因為受到西方觀念影響,在現代神學院中所提供的解釋是,聖言與聖事彼此之間的關連很早就不存在了, 而且會隨著各種獨立研究與定 義有所不同。然而,這個分裂包含西方教義中關於聖事的一項主要缺陷。在被我們現今的神學院系統吸收之後,這項缺陷導致了對於聖言與聖事錯誤的、單方面的、 扭曲的理解。前者指的是聖經以及它在教會生命中所佔的地位。我料想在越來越專門化並負面的批評中,對於聖經這種逐步的「分解」與消融,是疏離聖餐禮,實際 上也就是疏離教會本身作為屬靈真實性體驗的結果。在這個支解本身的變化中,相同的疏離使聖事喪失了聖經的內容,把它轉變為一個獨立、自主完備的「聖化工 具」。聖經與教會在此都被簡化成兩個正統權威的範疇之下,兩個「信仰的來源」—一如它們在經院派著作中被命名的稱呼一樣,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哪一個權威比哪 一個高:取決於哪一個可以詮釋哪一個。

事 實上,根據這種作法本身的邏輯,會需要一項更為深入的收縮,一種更大範圍的「簡化」。因為如果 我們聲明聖經是教會教導信仰的至上權威,那麼什麼是 「聖經的評判標準」?遲早它會在最後的分析,完全的理性中變成「聖經科學」。但是就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我們宣稱教會是聖經最可靠的、最高、最具天啟的詮釋 者,那麼是經由誰、由何處、以及如何產生這樣的詮釋的?無論我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機構」或「權威」事實上卻證明其作為一個外來的權威,其地位在聖 經之上。如果在第一例中聖經的意義是被消融在私人的「聖經科學」中(所以在此不是來自教會機構的權威),那麼在第二例中聖經就是被視為神學定義與制定的 「原料」,「聖經素材」可以被神學理性來「詮釋」。這種說法不是只有在西方才盛行,在正教會中同樣一件事可能只是以不同面貌出現,但是照樣存在。因為如果 正教神學家堅定地抱持聖經的權威性詮釋屬於教會並完成於傳統中這樣的正統信條,那麼該項信條的重要內容與「實際」應用就會不清不楚,並導致「聖經理解」的 癱瘓。在這項觀點存在的範圍之內,我們的聖經學術發現自己完全陷入西式的假設中,羞怯地重述那已過時的西式觀點,盡最大可能緊握著「中庸之道」不放,事實 上這卻是倒數第二的西式理論,只要教堂佈道與虔誠都還被考慮在內,它們一樣也在許久以前就停止被它們聖經中的真實來源所「餵養」了。

這 個聖言與聖事之間的「決裂」,對於聖事的教義也造成了致命的後果。在這裡面,聖事變得不再是恪守聖經的,最貼切的描述是不再是福音的了。當然在西 方神學的聖事中主要的興趣關注並非聖事的精華與內容,而是他們成就的「方式」與條件,還有「功效」,這,當然不是巧合。因此聖餐禮的詮釋就圍繞著祭品轉變 的方式與時刻、它們怎樣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這樣的問題打轉。但是大多數未提到關於教會、這世界,以及我們每個人的轉變。不論這件事看來多麼矛盾,但對於基 督體血真正存在的興趣,取代了對基督的興趣。參與祭獻的過程被視為其中一個「接受恩典」的方式,是一個聖化個人的行動,但是不再被視為我們參與在上帝的杯 中:「我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受的洗,你們能受嗎?(馬可福音10:38)」與聖言也就是基督的話疏離 (「你們研究聖經…其實為我作證的就是這聖經」—約翰福音5:39)。就某種程度而言,聖事從基督身上被硬生生扯開了,在神學和虔敬中祂當然依舊是他們的 「創辦人」,但卻不再是他們的內在,也就是為教會與信眾獻上祂自己與神聖人性生活的祭獻物。因此,宣認的聖事不再是一種「與教會一同跟耶穌基督和好,並在 祂裡面合而唯一」的體驗,卻是一種可以「原諒」罪惡的權威;因此婚姻聖事忘卻了本身的基礎是在「基督與教會的偉大奧秘之中」。

然 而,在 教會的禮儀與精神傳統中,教會的精華作為道成肉身、作為道成肉身在時間和空間裏的成就,就是在聖言與聖事不可分割的連結中被實現。使徒行傳 可以這樣描述教會「…道日漸興旺,越發廣傳。」(12:24)在聖事中,我們參與在道中前來並居住在我們之間的那一位,也參與教會傳播福音的任務。道將聖 事當作它成就的前提,道召來教會,因為道成肉身要在教會中完成。聖事一旦與道分離,就會有被視為魔法的危險;而一旦沒有聖事,道也會遭遇被「縮減」成教義 的危險。最後,就是經由聖事,道才得以被詮釋,因為道的詮釋永遠是聖言成為我們生命的見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滿有恩典和真理。」(約翰福音 1:14)聖事就是祂的見證,因此在聖事中就具備闡述的根源、起始與基礎,具備道的理解,具備神學的根源與標準。只有在道與聖言這個不可分割的一統中,我 們才能真正了解,為何我們能夠堅信教會保存聖經的真實意義。這就是為何聖餐禮儀式必須要以禮儀的第一部份,也就是道的聖事作為開始,這裡它會找到它在祭 獻、聖化和分送祭獻品給信眾時的成就與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