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charist 信徒聖事 第五章 5

3

這 個禮儀的開頭部份,是以遣散未受洗但是準備受 洗的人作結。在早期,那些實施贖罪善功的,也就是暫時從聖事中被逐出的人,也會跟著慕道者一塊兒離 去。「一個慕道者也不可留下。」在聖大國瑞(St Gregory the Great)的著作中,提到輔祭的這個高聲遣散,提醒大家:「任何未經過施洗的人,就讓他從會眾當中離開。」只有信徒,也就是受過洗的教會成員才能繼續留 在會眾之中。此刻他們被召喚要進行為祭獻作準備的全體祈禱。

「眾 信徒,讓我們…」只有信徒。這些話帶我們進入儀式的一個轉折點,也是現 代教會意識中幾乎喪失的最重要意義所在。現代的儀式中,聖殿的門在整個禮 儀的過程中敞開著的,任何人要何時進來、何時離去都沒有限制。因為如果以現代的角度來理解儀式的話,基本上只有司祭在「執行」這個祭壇上的服事,既是為了 平信徒,也代表平信徒。平信徒此刻正「以個人身分」出席,並藉由祈禱、藉由專心參與、有時還藉由領受聖體的活動參與在儀式中。不只是平信徒,連神職人員都 忘記了在本質上聖餐禮是屬於教會的封閉性聚會。在這個聚會中,每個人都是被授予聖職的,每個人都是要服事的,在這場完整的禮儀活動中,每個人都有他該有的 地位。換句話說,執行服事的人,不是神職人員,甚至不是神職人員與平信徒,而是整個教會,它是完整地架構並表現在每個人的結合上。

今 日 關於平信徒參與教會生活、關於他們的「君尊的祭司」、關於提升他們的「教會意識」這些議題,存在諸多討論。不過卻有人擔心要恢復平信徒在教會中 正當地位的所有努力,只從「神職人員—平信徒」這樣的關聯性出發,而非發自「教會—世界」這種關聯,因為單靠後者就能解釋清楚教會的本質以及它的不同成員 所具備的地位與關聯。此種現代教會的心理缺失,與教會的整體生命,也就是神職人員與平信徒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關。我們把教會和神職人員畫上等號,把「平信 徒」跟這世界畫上等號,請看平信徒這個名詞在俄文和希臘文中所使用的字,是miriane與kosnikoi,都表示世界的意思,這種看法逐次扭曲了這項 相互關聯性,還有對於神職人員與平我們發現自己正身處一種弔詭之中。一方面「神職人員」的用途似乎是在「服事」平信徒—意思是說他們要執行儀式,經營管理 教會事務,教導並關切會眾關於精神與道德的狀況;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平信徒本身不參與在這個管理事務中, 還有讓教會生活的所有層面都交給神職人員去領導並不是正確的作法。今日一旦有人提到平信徒在教會生活中的參與,通常他說的會是他們參與在教會管理當中、在 禮儀講道中、在委員會中—反正所有都是那些自古以來就屬於教階的特別職份,而因為它們早就在教會中出現並且持續至今。一項錯誤的兩難由此而生:要嘛就是把 平信徒當成一個「被動的」元素,把所有教會活動都交在神職人員手中,不然就是把神職人員的工作分享出來,最後必然的結果是被轉化到平信徒的身上。這個兩難 局面事實上導致純粹「教權主義(clericalism)」之間的衝突,把教會分裂成「主動的」與「被動的」兩個部份,並要求平信徒盲目順從神職人員,以 及服從教會「民主」的一種特別的形式。根據這個民主,神職人員活動的唯一一個特別的層面就只有服事(執行聖事與多項次要職務),其他的事務通通要與平信徒 共同分擔。但是如果第一個例子導致每個人都想要變得「主動」,不可避免的想要加入神職的行列,那麼第二例會出現的問題是神職人員會成為所有教會事務的平信 徒「代表」。

然 而以上這些都屬於一種錯誤的兩難困境,終究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追根究底探討神職人員與平信徒之間的關係,就要回歸到 討論教會本身目的為何。如 果撇開這個問題不予以探究,所有一切都不具意義。在我們釐清處理教會「事務」時神職人員與平信徒所扮演的角色之前,我們必須提醒自己究竟教會被呼召、被指 定要去實踐的基本任務為何。它的工作重點在於作為上帝的新子民、被救主耶穌基督召集、救贖、聖化。在經過基督的祝聖之後,教會便要在這個世界,以及 在這世界的面前做基督的見證。

基 督是這個世界的救主,而世界的救贖已經在祂的道成肉身、祂在十架上的犧牲、死亡、復活與榮耀中完成了。在 祂裡面上帝降生為人,而這個人被崇拜。罪 與死都已被征服,生命被彰顯並獲得勝利。所以第一點,教會就是祂的生命,「並且向你們宣揚這本來與父同在,又向我們顯現過的永遠的生命。」(約翰一書 1:2)意思是基督自己就住在已經接受祂,而且已經在祂裡面與上帝合而為一,並與大家共融的人裡面。在基督裡面與上帝結合,也等於與大家一起在基督之中合 為一體的程度有多深刻,那麼你獲得嶄新而永恆生命的程度就有多透徹。這裡所說的永恆不只描述時間的長度而已,還與「品質」相關,這是創造與救贖的目標。教 會本身沒有其他的「事務」,唯有對聖靈表達持續不斷的接納,以及不斷成長進入基督的完全之中,而基督是住在教會裡面的。在基督裡每件事都已經「完成了」, 沒有人需要再為祂的工作增加些什麼。因此在教會本身裡面,它永遠是住在「最後的日子」當中,而它的生命,根據聖保羅的說法,是「與基督一同隱藏在神裡 面。」的。在每件聖事裡,它見到來臨的救主,並擁有天國的完整,正從權能中到來。在它裡面每一個饑渴的人都能夠在住這個世界、這個世代,獲得他泊山 (Tabor)上不滅的冥思之光,擁有在聖靈裡面的喜樂與平安。在這個新生命當中,強弱之間、奴役與自由之間、男女之間沒有任何分別,「如果有人在基督 裡,他就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7)。上帝給予聖靈的,並沒有限度,所有都因祂成為神聖,所有都被召集,到達充分、完美的境界,到達「豐富的生 命」。

這 就是為何教會本身的教階制度結構,司祭與平信徒之間的分野,以及所有教會職務的各個層面,除了在基督的肢體中成長,到達完美境界 之外,並沒有其他 的目的。教會並非一個由上帝藉著司祭來管理人民的宗教社群,而是基督的肢體,在它的生命中除了基督本身的神-人生命之外沒有其他的來源與內涵。這裡指的是 在教會裡面沒有誰是向誰順服的(就如平信徒向神職人員順服)。在教會裡教階的權威的確是「絕對的」,但是並不是基督賦予他們這樣的權威,相反的這是基督本 身的權威,就如同平信徒的順服就等於是對基督的順服。因為基督不是在教會外邊,不是在上方,祂就在教會裡而教會就在基督裡,當祂的肢體。安提阿的聖依納爵 (St Ignatius)曾寫道:「遵照主教指示,一如基督遵照天父指示。」教會神秘之中的確有一種深刻的理解,多方努力要去「限制」教階的權威,把神職人員的 職份減少到只剩下聖事或是禮儀的範圍,就好像行政的職份或者任何其他服事可以在除了「聖事」根源之外,擁有其他的來源。聖事的根源比如說是聖靈本身,猶如 「權威」與「順服」並未消失,只是在它們的「聖事性」當中,只是變成人的而非變成與基督一般;彷彿到頭來教會中權威與順服兩者以及其他職份,除了愛基督之 外還有其他內容似的;好像除了為所有人進行所有服事,還具有向教會完整性努力以外的目的似的。聖伊格那丟又點出:「不要讓某人因為他的職務就變得妄自尊 大,因為信仰與愛才是一切—沒有什麼比這兩件事更珍貴的了。」而假使在這個職務當中,教會成員在服事上有虧於基督一般的本質,從愛與恩典的律法倒行逆施走 向目無法紀,那麼當然,基督的靈就不會經過「這個世界的律法」,經過制度到立法機關回到教會生活中,而是經由不停息的「神藉著我按手給你的恩賜」(提摩太 後書1:16),因為這恩賜從未拋棄過教會。

但 是在基督之中成為完美以後,救贖就在這個世界完成了,甚至當基督最後勝利的時刻,當「神 在萬有之上」(哥林多前書15:28)的時刻尚未來臨,整 個世界仍就身處邪惡之中,因此這個一次就永遠獻上的犧牲品,就是永遠被獻上的,而救主因為這世界的罪惡被釘上十架。祂依舊在天父面前作為這世界的祭司與中 保,而因此教會,祂的肢體,祂的肉與血的一部份,藉著祂的代求成為參與祂司祭職與中保的一部份。教會獻上的,並不是一份新的祭獻,因為所有救贖的完成都已 經「藉著耶穌基督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希伯來書10:10)以及「因為他獻上了一次的祭,就使那些成聖的人永遠得到完全」(同上10:14),給予這世界 了。但是作為祂的肢體,自己就擁有祭司職位,要獻上祭禮與犧牲。如果我們經由基督的愛住在教會之中,如果教會的生命源頭、內涵與目的是愛,那麼這個愛就會 存在,「因為他怎樣,我們在這世上也怎樣。」(約翰一書4:17)祂來到世上就是為了要把自己的生命給它,如果不是基督的犧牲,世界憑什麼被拯救?而如果 我們不成為祂犧牲的一部份,我們又要如何進一步完成基督的職份?這也是教會的「普遍的祭司職務」,教會在其中被聖化,成為祂的肢體。這是它與這世界有關的 第一個服事,藉著這個服事它被留在世界上,「去宣示主的死亡,去宣認祂的復活、去等待祂的來臨」。就著這個職份,每個在聖洗禮中加入基督行列、並成為祂的 肢體一員的人,都是被授予聖職的。我們是被授予聖職的,所以我們一起構成了這個教會,我們可以為了這個事的罪惡獻上犧牲,而在祭獻時,作救贖的見證。

教 會中這個「高貴的」或是「普遍的」祭司職務並不等於教會作為祭司的社群,因為在教會裡面既有神職人員又有平信徒,而事實上教會是一個整體,就如基 督的肢體,與這世界之間具有祭司職務的關係,教會成就救主本身的祭司職務與中保。再次說明,在教會中介於神職人員與平信徒之間的界線是有必要的,為了要讓 教會可以處在一個神聖機構的完整當中,因為如果祭司是聖事的執行人員,那麼經由聖事整個教會都是為了基督的職份被聖化,而它本身會變成基督神人二性的奧 秘。平信徒中的「祭司職務」並不具備他們就是教會中二等公民的暗示,因為職份有別,不該混為一談。但因為身為教會的一份子,也就是信徒,基督的職份是賦予 他們作為聖職的,要為這世界來服務。而平信徒明白這一點,在代表世界獻上基督的犧牲這件事上尤為清楚。

到 此,就是我們對於「眾信徒,讓 我們…」這個高聲呼喚的解釋。經由這個宣告,教會把自己從世界中分離出來,因為做為基督的肢體,它已經「不屬於這世 界」。但是這個分離是為了這世界而完成的,因為基督犧牲的祭獻是「代表一切、為了所有一切」。如果教會本身裡面不具備救贖的完整性,它就沒有什麼是可以為 這世界做見證的了。如果它不做見證,如果它的呼召和服事不是祭獻的基督的犧牲,那麼基督教不會是世界的救主了,而是離開這世界的救主。最後,這個呼喚提醒 我們禮儀的意義,並不是說要讓神職人員去服事平信徒,也不是平信徒僅只為了自己參與儀式,而是一個聚會的整體,在所有職份當中彼此順服,構成實現耶穌基督 祭司職務中一個肢體。

因 此,當我們聽到這些字眼時,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宣認自己是信徒嗎?我們同意在受洗的那一天,成就我們每個人 都被賦予的職份嗎?」在此不容許假 裝的謙卑存在,或是把自己從眾人當中切割出來,做為我們罪惡的藉口。沒有人配得這個參與,人類絕對沒有足夠的正當性可以為世界獻上基督的犧牲,但是基督本 身已賦予我們聖職,聖化我們並將我們置於這個職份之中,而祂在我們裡面成就了這一切。最後我們要記得,我們不是為了自己,或是我們的慾望而上教堂的,而是 為了服事基督在這世界的工作。因為除了將我們的生命給予基督之外,別無他法完成我們的救贖—「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把我們從我們的罪中釋放出來, 又使我們成為國度,作他父神的祭司。」(啟示錄1:5-6)我們為聖餐禮而聚首,是為了完成這項服事,現在我們來到它最初的禮儀行動,也就是祭獻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