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ucharist 聖靈聖事 (第十一章)

6

所 以,禮儀藉由聖靈,是在新的時間中所完成的。從開始到結尾,完完全全是一個呼求 (epiklesis),就是對聖靈的祈願,因為所有在聖餐禮中完 成的,包括每一個莊嚴的儀式,都得靠聖靈使之改觀,轉變成向我們所彰顯出的事物。換句話說,就外表看來,在「這個世界」的時間,禮儀是一個象徵,其意念並 且從象徵當中表現出來,但是這是我們在本書開頭所提過的那種「象徵」,我們稱之為一種無法用「這個世界」範疇中的類別去表達或展現出來的事物,意思就是無 法憑藉視覺感官經驗而體會的事物。這是我們在別處會稱作聖事性(sacramentality)的事物,在上帝所創造的每件事物中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在 「這個」墮落的世界,人類停止去感受並承認它的存在。

所 以也就不可能去解釋或定義這個象徵了。要「實現」這象徵,必須是在它自己的現實 中,然後轉變成它要指出或見證的事物,在這個現實裡面它才會是象 徵。但是這個轉變一直是看不見的,因為這是在新的時間裡被聖靈所完成的,而唯有藉著信心才得以證明的。餅與酒轉變為基督的體與血也是一樣,都是在無法眼見 的狀態下完成的。沒有任何可感知的事件發生—餅還是餅,酒也還是酒。因為萬一這轉變可以被察覺,那基督教就是魔法崇拜,而不是一個信、望、愛的宗教了。

因 此,任何意欲解釋這轉變的、要把它定位在配方和成因裡的努力,不僅沒有必要,還會造成傷害。「我相信這確是檷無玷的聖體,這確是檷尊貴的寶血…」 好像教會原始的信心與體驗在這段禱詞的話中表達得還不夠似的。我相信,但是不知道,因為在「這個世界」,沒有知識比得上在信心中被揭露的,也沒有「科學」 可以解釋在這新的時間中,在聖靈降臨時,在生命轉變為上帝國度中的新生命時,究竟完成了什麼,而這卻是「在我們中間」。

同 樣性質的,是 當我提到整個禮儀是一場轉變時,在我心中所想的只是一件相當單純的事:禮儀當中的每個部份,每場莊嚴的儀式,都是被聖靈轉變為它該成 為的樣子,它所彰顯出的事物的一個「真正的象徵」。所以,舉例來說,重複地向祭壇敬拜、獻香、和平之吻、俯伏等—通通都是宣認我們圍繞在上帝寶座周圍,在 天堂的至聖所中。因此在儀禮中的「聚集如同教會」轉變成基督的教會之完整性一樣,攜帶祭品的入祭,轉變為基督救贖犧牲的祭獻,「因著這一切,並為這一 切」。

所 以,所有在禮儀中的事都是真實的,但這不是在「這個世界」的真實,不是在這墮落又破碎的時間裏面,卻是在聚集起來的新時間當中的 真實。十一世紀初 期,西方剛出現意圖要用一種「理性的」高度來詮釋聖餐禮時,杜爾的貝倫加爾(Berenger of Tours)主張將何謂「神秘的(就是象徵的)」,何謂「真實的」兩者分別開來,因此在他的學說中他宣稱該聖事是絕非真實的奧秘(mystice non realiter)。拉特朗大公會議(Lateran 1059)譴責他的說法,說這應該是絕非奧秘的真實(realiter non mystice),因此既然是真實的就不神秘,也不會是象徵性的了。這就是經院學派無可避免會掉進的死胡同,因為其論述本質在於以漸進的方式,與時間最原 始的理解與感知分道揚鑣,連同教會與聖事的末世本質都會漸漸地走向「期滿」。在拜耶神父(Louis Bouyer)的著作中,他提到後來到了十三世紀初期,聖餐禮在西方已經被「埋葬在非傳統的配方以及詮釋的深淵裡」(語出<聖餐禮(The Eucharist)>一書)。就正教而言,雖說從未全盤接受西方的詮釋與方法,觀點,但因為缺乏本身在聖事上的教義,所以把西方的疑難問題當成 「自己」的了,結果反而倒過來影響了自己對聖餐禮的詮釋和定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