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教父教理論述大綱 Outline of Orthodox Patristic Dogmatics

第一章 神與世界

3. 上帝本身的本質(存有)以及大能(行動)之分野

我們已知上帝的本質(存有)中,並不存在人類參與其中的可能性。
跟隨先知腳步的教父們深深了解「與本質相關聯之物」為何,但卻不能理解何謂本質。
在上帝本身之中的本質與大能之分野,不是哲學性而是啟示性的,同時在於聖經,
以及希臘與拉丁的教父統緒之中。
國瑞˙巴拉馬(Gregory Palamas)批評巴蘭派(Barlaam)信徒應該接納此一分別,
因為連亞流本人對這項理論都無異議採取接納了。
在東方,只有依諾米派(the Eunomians)不接受這種看法。
聖奧古斯丁自己好像也不打算接受這種說法。
當提到有關聖靈的發出(procession),奧古斯丁在上帝的本質與大能之間的分野上,製造出一種全然的混亂。
在西方,這種辨識本質與大能的看法導致西方神學家把上帝看成一種「純粹的能力」。
對於上述思想的此種闡述方式, 也是因為其他哲學家對奧古斯丁所做的假設而形成,
譬如像是他對上帝本質的知識等。


然而這項介於上帝本質與大能之間的分野,卻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是從虛無之中被創造出來的。
安提阿的亞里斯多德派哲學家反對基督教聲稱上帝是「完美」 的說法,並以如下理論駁斥基督教教義中,
關於世界是自虛無中創造出來的學說:上帝,在創造發生之前,一定已經是「具有潛在可能性的」造物主,
因此上帝是易變的,因此也就是藉由創造的過程,從「不完美的」變成「完美的」。
這項說法已經由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的若干著述中加以駁斥。
他提到上帝並非從祂的本質中去創造這世界,卻是由祂的大能來完成此事。
本質與大能彼此之間是具備差異的。
意思是說上帝可以在任何時候創造祂想創造的任何事物,不受祂自己本質存有的影響,
因為這本是不受影響也不會改變的。
那麼上帝對於創造世界的抉擇,並非跟祂的本質有什麼關係,而與祂的意旨有關。
既然這又是藉由意旨而產生,意思是上帝並非出於必要性與世界產生關聯,也不是從「潛在性」變成「實際性」,
因為上帝並不是從祂的本質中創造出這個世界,而是藉由祂的大能與意旨完成這件事。


因此,上帝與這世界的關係不是由本質而來,卻是來自能力。
這些屬於上帝的大能是非受造的,因為它們是上帝自然而永恆的力量。
所以上帝唯有藉由非受造的大能,創造出祂的受造物,然後也用相同的方式創造出人類。
所以先知們和摩西,使徒和教會聖徒們所見到的並非上帝的本質,
而是上帝非受造的榮耀與來自其本性的大能、祂的恩典與國度。
就這一點而言,聖奧古斯丁,一如我們先前所述,抱持相異的觀點。
眾所周知他在受洗時,帶著我相信,為求理解(credo ut intellegam)的思緒,
並將其詮釋為受洗之後便能獲得能力,以便於了解關於信仰的教義、藉由理性作出詮釋,
最後能明白上帝的本質。


教父們對於這一點的教導大為不同。
受過教義問答指導的信徒,由受洗接納聖靈之聖約,
受洗過後,信徒朝向完美之途以及參與上帝恩典的方式進入婚姻之中,
一如上帝其他的大能一樣,這恩典亦是非受造的。
根據教會的教導,這就是人被聖化並成為上帝之友的方式,而並非參與在上帝的本質中,
因為如果這樣就有可能導致泛神論,這道理是每個人都能參透的。
此上帝的本質與大能之間的分野、人類在上帝非受造大能與祂的聖化(theosis)之中的參與,
以及上帝和祂的受造物之間的關係,建構出了教會教義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