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五:透過上帝「非受造」的「能」才能達到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境界

依據聖經與教父們的教導,人類之所以能達到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境界,
是因為上帝的恩典是「非受造」的。
正教會,不同於西方的思想,認為上帝不但是「本質」,也是「能」。
如果上帝只是一個「本質」,我們將無法與祂合一,因為上帝的「本質」,使人敬畏,無法直接觸碰,
就像聖經所言:「我的面容你決不能看見,因為人見了我,就不能再活了。」(出谷記/出埃及記 33:20)。


讓我們看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吧。
如果我們抓住一條裸露的電線,就會觸電身亡,
但是,如果將檯燈接上同一條電線,就會被照亮,藉由此光,我們可以閱讀、可以感受,
盡情享受電流之能所帶來的助益。
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無法用手抓住電的「本質」,只能運用「電流之能」,
這個原理,與「非受造」的上帝之 「能」很相似。


若與上帝的「本質」結合,在本質上,我們就會成為上帝。
然後,一切都會變成上帝,這樣,就會引起困惑,因此,在本質上,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成為上帝。
就像是東方的宗教信仰,譬如:印度教當中的上帝,並不是「個人的」存在,
而是一個無法清楚辨認的力量,散佈在全世界、全人類、動物、萬物當中(泛神論)。


再者,如果上帝只有神性的「本質」,而沒有「能」---- 我們就無法參與其中,
這樣,上帝只能獨善其身,形成封閉的狀態,無法與受造物溝通。


依據正教的神學觀點,上帝,是「三位一體」中的一位,本身也包含了整個「三位一體」。
正如St. Maximus the Confessor、St.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與其他教父不斷提出的,上帝滿懷著愛,
那是一種對受造物的神聖之愛。
因為這個無限的、法喜充滿的愛,祂走出自己,與受造物結合。
這個愛,若理解為「能」更貼切。


藉由「非受造」的「能」,上帝創造了世界,並且持續不斷的守護它。
祂將自身的「本質」與「實體」都給了世界,以本質所生之能,發光照亮全人類,以聖潔之能,淨化人類,
最後,以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能,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人類。
因此,透過祂的「非受造」的「能」,神聖的上帝,進入自然、世界、歷史、人生。


「上帝之能」是「神性之能」。
此二者皆是上帝,卻不等於上帝的「本質」。
也因為「上帝之能」與「神性之能」是上帝,所以可以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人類。
如果「上帝之能」不是神性的,而是受造的,就不是上帝,
也無法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人類,使人類與上帝結合。
如此一來,上帝與人類之間,就會存在一個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正因為上帝有一個「神性之能」,藉此,我們可以透過恩典,與祂結合,卻不需要把自己變得與祂一模一樣,
反之,假設我們要與上帝的「本質」結合,就必須先把自己變得與上帝一模一樣。


因此,我們要透過非受造的「能」而非透過「本質」,與上帝結合。這就是正教的信仰與生活。

西方的異教徒,無法接受這種觀點,西方的理性主義者們,也無法區分出「本質」與「能」,
因此,他們認為,上帝只是「本質」,所以無法進一步討論人類的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從這個觀點出發,人們就無法接納「神性之能是非受造的」,而一直將「能」視為受造物,
那麼,人類如何被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一個受造物如何使人類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換句話說,上帝之外的東西,要如何將人類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為了不要落入泛神論的範疇,他們拒絕討論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境界。
這樣一來,人生的目的剩下什麼呢?
僅僅是道德修養的增進嗎?
如果人類無法藉助恩典與「神性之能」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自己,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難道只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嗎?
我想,道德修養上的完美,對人類而言,是不夠的。
變得比以前更好或實踐道德上的善行,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有一個目標,就是與神聖的上帝合為一體。
這是創造宇宙的目的,也是我們所渴望的。是我們的喜悅、幸福與圓滿。


人類的心靈, 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創造出來的,所以總是嚮往著上帝,渴望與祂結合。
無論修養多好,無論做了多少善行,如果沒有找到上帝、與祂合一,就得 不到內心的平安。
因為神聖的上帝,已將神性的愛,注入人類體內,
這種對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境界的渴望,變成一種法喜充滿的動力,
這是從造物者那兒得到的力量,讓我們真誠的、強烈的、無私的去愛 ---- 就像神聖的造物主深愛著我們那樣,
我們也以愛回報。
如果人類體內,沒有上帝的形象,就無法追尋這個原型。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形象,上帝是我們的原型。
形象都有追溯原型的傾向,只有在尋獲時,才能安歇。


St. Gregory Palamas 與上帝之「能」

十四世紀,教會內發生動亂,
這個事件起因於西方的出家人Barlaam無法贊同教會內對「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境界」的認知。
他聽說,聖山的出家人認為:經過許多磨難,淨除情慾,再加上許多祈禱,出家人們就有資格與上帝結合,
得到與上帝相關的體驗;
他還聽說,這些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人,看見非受造的光,
就如同宗徒們在大博爾山上所見到的 ---- 救世主基督「顯聖容」。


然而,擁有西方異端的、理性主義的思想的Barlaam,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就開始譴責聖山的出家人,
批評他們是異端,專門崇拜偶像、迷惑大眾。
Barlaam對於「本質」與非受造的「上帝之能」之間的區別,毫無概念,所以,他宣稱不可能有人看見上帝的恩典。


幸好,上帝以恩典啟發了一位證悟的教會導師 ---- 聖山的St. Gregory Palamas,即Thessaloniki的大主教。
他以親身的體會,和上帝所恩賜的智慧,完成許多著作,提出符合經典與教會傳統的教導。
他認為上帝的恩典的「光」是非受造的,是「神性之能」,此光將證悟者照亮,
所以,聖人將此光視作「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最高境界。
它是上帝的榮耀與光彩,是大博爾山上的光,是基督復活和聖靈降臨之光,也是舊約中所提到的發光的雲。
它是真正的、上帝的、非受造的光。
Barlaam和某些人,被自己內心的錯覺所迷惑,誤以為那些「光」的描述,只有單純的文字象徵,沒有實質的存在。


在君士坦丁堡的三個重大會議當中,教會認可了St. Gregory Palamas的思想:基督內的生命,並不只是人類道德的進化,
而是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換句話說,人類參與了上帝的榮耀、神視、恩典與非受造的光。


我們應該對St. Gregory Palamas懷抱感恩,
因為,他依照自己的體會與神學知識,在上帝的光中,
提出了關於「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的永恆教導。
一個人,之所以是基督徒,並不是因為他可以頭頭是道的說著上帝,而是因為,他親身體驗到上帝。
就好像,真正愛上某人的時後,唯有透過對談,才會親身感受到他的存在,
這樣的過程,也發生在人類與上帝的結合當中:這是單純而永恆的情誼,是上帝與人類在聖靈當中結合的奧秘。


截至目前為止,很不幸的,西方人將神聖的恩典、「上帝之能」視為受造物。
我認為,正教會與天主教會間的基本差異,
不只是信經中的「Filioque 條目」、「教宗至高權」,和「教宗的無誤性」而已,
還有上述的歧見,也應該要在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對話中,嚴肅的提出來討論。
如果羅馬天主教會無法接受「上帝的恩典是非受造的」,就算他們接受了其他所有觀點,我們仍然無法與他們合一。
因為,假使神聖的恩典是受造的,而不是來自聖靈的非受造的「能」,
那麼,還有誰能夠達到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境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