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fication in christ 第1章

第一章 神的形象

以神的形象為主題的文章,歷史傳承已久。
這主題是希臘哲學、柏拉圖、斯多葛學派學者、和其後的新柏拉圖派哲學學家的主要基調。
它同時也貫穿了舊約中的人類學,
特別是創世紀和智慧文學(包括了約伯書、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和天主教聖經中的一些外經篇章)。
猶太哲學家和政治家斐洛‧尤迪厄斯也取這兩派文學傳統的中庸之道,在他的作品中詳加討論神的形象,
對這個詞語加註新解。


在新約聖經中,這個詞彙更加添了基督論的內容,替人類學賦予新的思考方向。
對使徒保羅而言,基督就是「無形之 神的形象」。
而人類更是形象的倒影(形象)。
在使徒約翰的基督論中之「神的道」,也十分著稱。
它的意思與使徒保羅上述的「無形之 神的形象」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後代的基督教父文學中,就方法論的觀點來看,
東正教的宇宙論、東正教人類學和基督論都是以這個「形象」為軸而組織而成。
在面對這浩瀚無涯的基督教教父教條理論時,
我們將把討論中心專注在人類學的面向,來瞧瞧「神的形象」如何成為東正教人類學的基礎。


尼撒的聖國瑞在解釋為何「人性不得被多做研究」時主張:由於神無法被深入了解,
祂反射在人類上的形象,自然也無法被理解。
這正是我們為何無法從這些人類學之父的著作中找到一個關於「形象」的清楚表述和定義。
儘管如此,當這些先驅不斷嘗試對這個人類學大哉問找出解決方案時,
這些先父源引了一個工具,以便研究 「神的形象」。


正因為如此,這個名詞帶有了各色各樣的意義,而每個意義都有相對的問題要解決。
舉例而言,有時「神的形象」被解釋成人類的自由意志,或者是人類的理性機能、他的自決心特質、他的靈魂、身體;
他面對大自然時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所謂的全人特徵。


如果有人想要將所有的意義整合分析,結果一定會很有意思。
但是這種研究常會流於膚淺。
原因如下:雖然「以 神的形象」這句話沒有一個清楚、絕對的公式,並不代表說它沒有一個清晰的定向。

這些基督教教義解釋,可以為人類的起源、組織、和命運帶來新的啟發。

1. 人類是原型的形象:「形象的倒影」

對這些人類學先父而言,「形象」的出發點和中心,就是使徒保羅的教導。
現代聖經學者的聖經註解學論據中,對保羅而言,神的形象就等於基督。
歌羅西書第一章就涵蓋了這份教導的總合。
有趣的特徵在於:這份總合並不只是保羅個人的看法,也是早期基督教社區的禮拜儀式聖歌主題,
一如歌羅西書1:15-18所述。


這份文本教導所涵蓋的範圍並不只包含了三位一體的概念,也述及宇宙論和人類學。
這份教導的重點在於基督的形象之於人。
這點很重要,因為它總結了保羅人類學的基督論面向理論。
保羅諄諄教導人要學習戴上「屬天的形狀」(林前15:49),以便「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
所謂的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與保羅的基督形象形成化相呼應。


現代的聖經注釋學或許會認為這份解釋過於武斷,但是我們若從科學批判角度為輔助,來思考保羅的教導,
我們就會對這份注釋的合理性、和它的深意打從心理讚嘆。


這些基督教教義之父將保羅和舊約作者的著作總彙-連結了保羅的「神之形象為基督」的理論,
還有創世紀的「人為神的形象所造」:兩者的差別其實是頗清楚的。
基督反映了神的形象,而人要戴上基督的形象,總的來說,就是人為神之形象的反射。
這些觀點再也清楚不過,而且恆常有理,也能幫我們定義三個基本的人類學題目:人的構造、未來、和起源。


(a) 人的基督論式構造


上述的研究統整了「以神的形象」此語詞的林總應用,幫我們以互為輔助的東正教角度研究這些論調,
而非以互不相容的看法來解釋它們。
我們常說人是個理性的動物,因為他是以神的形象而造的。
然而,「人之所以理性,因為他以基督的形象而造」這說法才是正確的,因為基督正是天父的本體位格 (hypostasis)標識。
同理可證,人類是種創造的動物,因為他是神的形象反射,而神是全能的造世主。

由於基督的緣故,人也是萬物之靈,人以基督的形象而造,而基督是萬能的 神和萬王之王,
也由於這個原因,人類得以統領萬物。

人類是自由的因為他是絕對自決的形象。
人類有自由選擇權,他帶有全能造世主的形象。
他不被任何外在勢力統治,卻可自由做決定。

人也要為創造負責,因為基督(人的原型)是所有人類的再現和救贖,
而所有活動的萬物之命運,也關係著人類對於創造的決定。

人類也同時代表了人性和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在他身上的對比更為顯明,人類反映了人子的形象,
人子包含了三位一體的特殊本體位格 (hypostasis),這本體位格 (hypostasis)不可與父神、人子和聖靈分割。

若詳加補充分析「以神的形象」這句話,我們可以清楚見到東正教傳統所理解的人之結構-他結構的中心特點。

總之,上述的這些結構分析可以以下這段作為總論:人類是人和大自然的雙位一體;
他的基本特徵是愛,激勵他與自然進行親密交談;
他也意識到自己的人類生存本體位格 (hypostasis)。
他擁有穩定持久的身心和諧特質,以及無法丈量的心靈深度。
他是自由人、至尊的、充滿創意、理性、有科學分析的天賦。
也正是由於這些特質,讓人類的真正結構實際地反射出來。
這些特質也與現代人類學關於「以神的形象」等研究中心理論相距不遠。


(b) 人類在基督裏的命運

由這個「形象」所產生出來的現實狀況,也揭示了人類生存的動力和他的命運。
由於人是以 神的形象所造,人也必須因著自己本性的緣故,來超越創造時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無定限的。
從最外在的事情到他的核心,這個特質影響了一切。

由於人的智慧也反射了創世者之至高智慧的形象,它也有能力和責任全力發揮自己的智慧到至高處。
我們有思考和了解的能力,這也反映了神本身這份能力。
人類的科學智識並非是個意外的結果;人類的知識之所以會發展,是因為發展正是人類的一個內在元素。
人類的知識一直都有一種衝動要追求、突破極限。

這份原則也可應用在人類統馭大自然的權利之上。
這些基督教教義先父把人類比喻成這個地球的州長和地球管理者。
這象特徵讓人得以表達他的高貴情懷。
當人在組織這個世界,解開它的謎團時,他只是實現他命運的其中一個特質而已。
先決條件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組織方法必須能讓他圓滿實現全人的目標。

以上的這個方法可包含了人類生活和活動的整個層面。
在東正教角度來看,人性對和平和正義的追求,也反映了三合一原型的模式;
在同時,人類也在有意識無意識的層面上持續對完美生活方式懷抱著淡淡鄉愁,
這正是因為人類的形象正好反射了神最初在造他時的美好設想,在最初的那個沒有罪污染的時代,一切都有平安和安息。
整個人、靈魂和肉體,在與其他人類和有機共生的狀態下,會傾向嘗試超越他自身的限制,追求全然的自由和不朽。
「人類靈魂的飢渴,一直在追求著那永恆之水,這個有限的世界怎麼能滿足這份渴望呢?」

科學家們總是對這個事實的確認震驚不已,但是這份事實總是在「以神的形象」這個敘述中獲得完整的詮釋、獲得成全。
因為人類對於所有工作的追求都是盲目的、 充滿天真自妄的;
但是由於這個「以神的形象而創」的觀念,人類所有的追求和工作因此變得完整,他們的一切事工也有了正確方向。

這些基督教教義先父們在他們的文字作品當中,把希臘人對「人」的驚嘆稱之為「小宇宙」,也就是人類作為宇宙縮影。
他們表示,關於人類最偉大的部分,不在於是他的存在,也非關他是個「理性的」或是「政治的」動物;
但卻是因為人類是個「被神區隔開來的動物」;
我們每個人都被神帶到這個世界,卻自成一個小小的宇宙;
這代表了 人的偉大在於他的命運,也就是神所為他預示的結果。

對科學而言,人類之所以是個謎-而且永遠會是一個謎-在於他的核心,他的本體位格 (hypostasis),
是個神學所產生出來的子嗣;
這完全是超出科學之外的。


(c) 人在基督裏的起源

上述最後這個結論,也領著我們探討人類的起源,要求我們不但要檢視人類的類推關係,
以及「以 神的形象」這句話的本體位格 (hypostasis)論。


若要人類在形象上與神相似,也要傾向神的一些特質,那麼人的內在一定要有某種神性的元素。
但是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元素呢?
這個問題非常基本,因為這個問題與所有嚴肅的哲學和神學問題切切相關:人與神的關係、創造者和被創造物的關係。


數個基督教教義先父的觀點可被綜合如下:「所有被創造物與 神的關係不在於距離,而是在於本體位格 (hypostasis)。」
另外,喬治弗洛羅斯基在他的基本論述中強調:
神性和人性的基本距離「絕對不會被移除,但是這個距離是藏在神的無際大愛中。」
然而神的這份偉大的愛並沒有移除這個基本距離,但是祂卻在一開始以永存的神性精力用一種真正的方式來彌合。
神的精力支持、維護創世的秩序,而且有目標地將世界帶領到 祂所訂定的完美境界。


人是創世過程的第一部份 -「地上的塵土」(創世紀2:7)-這表示人因著「以神的形象」的緣故,
而是真正地與神相連結;
他是生物物種的第一個人類形象,在創世的第六天,他也證實 了自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的最高級的生命體。
這都是因為神所吹的那一口氣的緣故。
原本是塵土,現在卻有了生命和靈性,是一個擁有自由、意識的個體。

一些先父們也提到了 神裡面有三種聯合和交流存在:
根據本體位格 (hypostasis)、根據三位一體之本體位格 (hypostasis)、和根據精力。
由於基督裡頭包含了神性和人性,這兩者之中就沒有所謂的鴻溝存在。

而 「根據精力」所成就的神/人聯合,透過亞當「以神的形象」之創造而賦予了人類。
這個過程的目標,在於引領人性與基督裏的神性標圖 (Logos)做個基礎的聯合。
這個目標包含了原本為亞當安排的命運,它是永恆的、永遠不變的。
「因為神不會後悔祂自己的決策」,即是在亞當和夏娃犯罪了之後也不變。

因此,人的基礎不在於他是以什麼物質而造的,而是在於他所形成時的原型基礎、以及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因此在基督教教父主義中,進化論不會為人類的起源造成問題
(一如對迷信的人來說,用來造偶像的木頭不是問題所在)。
科學或許會覺得有必要研究人類所創時包含的物質,但是每個科學家都知道他們無法貫徹任何研究。
關於人類的事實,在於他是用什麼原型所造。
這個原型包含了「以神的形象」之本體位格 (hypostasis)論的內容。

最後一點證實: 人類的本體位格 (hypostasis)論真相不在於他是被創造成為一個自治的個體;
或是物質學家理論所提出的,真相在於他的天生特徵;
也不是許多古老哲學家所說的,在於他的智能或是靈魂;
也不是許多現代哲學系統所主張的在於人類的個體。
以上皆非。
人的本體位格 (hypostasis)論真相在於他所被創的原型。
由於人是個「形象」,他的真實生命,不在於他的這個形象是以什麼種類的被創元素而造的,而是在於他那永存的原型。
這個原型涵蓋了兩個元素,在人的內裏運行著。
尼撒的聖國瑞說得好:「一如眼睛會被光,一個與它類似的東西所吸引,會與光交流著。
同樣的道理,只有接近神性的事物,才能與人性互通。
神賦予了人一切美好的禮物,像是生命、理性、智慧等等,好讓人類心中有一股渴望,能回歸到他最初的起源。
創世紀的故事,將這一切深奧的道理以一句簡短的『以神的形象』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這一段落中,我們清楚認識兩個重點:人的神學結構,以及原型在人的內在所運行的那份回歸祂的吸引力。
但是什麼是原型呢?
我們會在之下討論原型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