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聖名的力量 the power of the name

Unification
內在的整合


一旦我們開始嚴肅地嘗試在心神和真理中祈禱,馬上會敏銳地意識到我們的內在分裂,及對整合與持一的缺乏。
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地侍立主前,思想卻不斷漫無目的地浮現在腦海中。
就好像蒼蠅嗡嗡地飛個不停(德奧梵主教語),或者像猴子不停地一個樹枝跳到另一樹枝(拉瑪克裏希納語)。
為靜觀而言,首要地是活於“當下”,——活於此時,此地。
通常我們會發現我們不能管束我們的思想,使之不再漫無目的悠遊於不同時空。
我們回憶起往事,為我們的未來打算,我們計劃將要做的事。
不同的人物地點無休無止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沒有能力專注於我們所處之地——此地——即上帝臨在之處。
我們同樣也不能完全生活於唯一真正的時刻 ——此刻,即與我們緊密相系的時刻。
這種內在的分裂是由人的墮落所產生的悲劇性後果之一。
經驗告訴我們,那些要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在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
但在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並不一定會取得成績。
對外在的工作,尚且如此困難,內心祈禱則更加困難。


我們要如何做呢?
我們應如何學習生活於當下——這一永恒的現在呢?
我們該如何獲取這決定性的時刻,這機遇的時刻呢?
就此而言,耶穌禱文能給予我們幫助。
重復呼求耶穌聖名,在上帝的恩佑下,可使我們由分裂到統一,由紛雜到單純。
德奧梵主教這樣說:“為使你不停出現的思想停止,必須使之系於一個思想,或系於對唯 一者的思想。”


隱修教父們,特別是巴薩奴弗和若望,提出兩種克服思想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適於“強者”或“熟練者”,他們可以相反他們的思想。
這種方法是直接面對面地克勝那些思想。
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方法太難了,甚至會帶來一些實際上的害處。
直接面對它們,試圖靠意志的努力連根剷除這些思想,往往會使這意念更強烈。
用力抑制思想,會使它更為活躍。
與直接與我們的思想作戰,希望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消除它們相比,不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來的更為明智。
與其向下注視我們紛亂的思想,集中精力於如何反抗它們,還不如舉目仰望主耶穌,呼求他的聖名,
把自己交托於他的手中。
他的聖名所賜與的恩寵將幫助我們克勝那無法依靠自身力量戰勝的雜念。
靈修的策略必須是正面的,不是消極的。
除了將我們腦海中的惡念排除,還要使之充滿善念。
“不要反駁由仇敵所建議的思想。”巴薩奴弗和若望建議道,“這恰是他們所想要的,他們會不停地煩擾你。
轉向主,求他幫助克勝他們,把我們的無能呈獻在他面前。他能夠驅逐他們,使他們減弱直到消失。”


耶穌禱文就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一種方法。
在我們的祈禱中,不可避免地,各種思想和念頭會浮現出來。
僅靠我們意志的力量,無法使它停止。
我們無法簡單地關閉內心的“電視機”。
就如“停止呼吸”那樣,讓我們“停止思想”是這毫無意義的。
隱修士聖馬爾穀說:“理性不會歇息。”
因為思想會被不停的“閒聊”所充滿。
要使這些“閒聊”突然消失是超越我們能力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將我們的思維與它分開,
專注於“一個思想,或對唯一者的思想”也即耶穌的聖名。
我們不能完全中止思維的流動,但藉著耶穌禱文我們能夠使自己逐漸從中解脫出來,使它們逐漸消失於背景之中,
以致我們越來越不意識到他們。


根據龐都的艾瓦格略的說法:“祈禱就是放下思考。”
“放下”並非一種猛力的戰鬥,不是強烈的壓制,而是以一種柔和地但卻堅持不懈的分解行動。
藉著誦念耶穌聖名,幫助我們“放下”和“出離”我們瑣細而有害的想象,並用對耶穌的思想取而代之。
念耶穌禱文的時候,儘管理性推理並沒有被猛力壓制,但也並不鼓勵運用它們。
耶穌禱文並不是默想耶穌生活中某一特殊事件,或福音的教訓或比喻;
它也不是一種理性的方法,從中思辨一些神學上的真理,諸如“同性同體”的意義或是加采東的信理。
由此可見,耶穌禱文與宗教改革後在西方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推理式默想是有分別的。
(這類默想方式是由依納爵·羅耀拉、方濟各·撒肋爵、阿爾豐索 ·利高烈等人所推薦的。)


當我們呼求耶穌聖名時,不應在腦海中故意形成救主可見的形像。
這是為何要在黑暗中念耶穌禱文,而不聖像前睜著眼睛念的原因之一。
“讓你的理智從色彩、圖像和形狀中解放出來。”西乃的聖額我略極力主張。
祈禱時要謹防思想,否則你會發現你成了一個“思想者”而非“靜修者”!
“為避免實踐心禱時陷入這種錯覺中。”
聖尼爾· 索斯基(1508年)說,“不要讓你有任何觀念,任何圖像或畫面。”
“念耶穌禱文時,不要持守于一些介於理智與主之間的居中圖像。”
德奧梵主教寫道: “……關鍵是居住在上帝內,行走在上帝前,
這意為:你應滿懷信心地生活,時刻覺悟到上帝在你內,一如他在萬有之中:你生活于這堅固的信念中:他洞悉一切,
比你自己更瞭解你。
這種意識——上帝的眼目洞察你的內心——不能伴隨任何有形的觀念,只限於一種簡單的確信或感受。”
只有當我們以這種方法呼求耶穌聖名時 ——不觀想救主的圖像,
只感覺他的臨在——我們才將體驗到耶穌禱文全部的整合力量。


因此,耶穌禱文是使用言詞的祈禱,但由於這言詞是如此簡單,如此精練與固定,
使這種祈禱超越言詞進入那永恒而活潑的靜默之中,賴上帝的助佑,這就是達到不用推理,不用圖像祈禱的方法,
在這樣的祈禱中,我們不只是陳述或談論有關上帝的事,也不只是在我們的腦海裏形成基督的圖像,
而是在包羅一切的不期而遇中與他 “合而為一”。
藉著呼求耶穌聖名,我們屬靈的覺悟感受到他與我們的鄰近,
這就好像當我們進入一間炎熱的房間時我們的身體會感到熱一樣。
我們認識他並不是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圖像或概念,而是以心的統一感覺能力。
因此耶穌禱文使我們集中注意力於此時此地,集中在一個中心一個點上,使我們紛亂的思想與那一位基督合而為一。
西乃的聖斐羅德奧(九至十世紀)說:“因著對基督的愛,我們散亂的思想集中起來。”
也就是將我們繁多的思想推理集中起來,進入單純的愛中。


很多人一聽說耶穌禱文是不用理智不用圖像的祈禱,即超越圖像與思考,就得出結論認為這種祈禱方法超出他們的能力。
對於這種想法我們要說:耶穌禱不是只保留給少數特選的人的祈禱方法。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當你剛開始誦念耶穌禱文時,不要為驅逐思想與內心的圖像而太過焦慮。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你的策略是積極的而非消極的。
不要只注重排除雜念,更應注意該有怎樣的思想。
不要想你在想什麼,怎樣擺脫分心,而要思想耶穌。
將你整個自我,所有熱忱與愛集中在救主身上。
體驗他的愛。在愛中與他交談。
如果你分心了,毫無疑問你一定會分心,不要因此而灰心;柔和地,不要有任何氣惱或內在的忿怒,重新回到祈禱中去。
若一次又一 次地分心,你要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祈禱中去。
回歸內心,也就是回歸生活與個人的中心——耶穌基督。


耶穌禱文並非是空無一物的祈禱,而是充滿愛的祈禱。
讓耶穌禱文確確實實地成為愛慕的祈禱——但並不是那種自我暗示的情緒化的激動。
因為對西方人富於技巧的感官來說耶穌禱文的確遠遠不只是“愛慕的”祈禱,以熱愛之情開始我們的祈禱才是正確的。
我們開始祈禱時,我們內在的態度正如齊切斯特的聖理查德所說:


我仁慈的救主啊,我的朋友和兄長,
但願我能更清晰地看見你,
更熱烈地愛你,
更緊密地跟隨你。

這並不否認或減低靜修大師們關於耶穌禱文是“無念的祈禱”這一典型教導。
幾個世紀以來絕大多數的東方基督徒念耶穌禱文只是為了表達他們對耶穌這位神聖的同伴滿懷溫柔與愛情的信賴之情,
這是大家公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