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十字架週

在大齋期第三週結束時,十字架被移置到每所教會的聖堂中央。會眾們前來禮敬十架,我們開始走向信仰中最重要,最奧秘的主題:釘十架、受難、死亡。
它 有何奧秘?難道「苦」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每個人不都時常經驗到「苦」嗎?但此處,問題和我們自己本身無關,而和基督有關。我們豈不是宣認基督為神嗎? 我們不也都向 神、向信仰祈求安慰或平安(如果不是祈求徹底消除我們的苦難)?信仰追隨者和敵對者相互鬥爭不休,但不也都在「宗教最重要的功能在於它能帶來幫助、平安、 和靈魂的某種慰藉」這個論點上達成驚奇的一致嗎?
然而,立在我們面前的是十字架,它在受難週的聖週五 將再次出現,我們也將再次聆聽同一段聖言:「…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馬太26:37),祂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太26:38)。此時 的基督並沒有幫助因為悲傷和絕望而麻木的使徒們,相反地,祂尋求他們的幫助:「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馬太26:38)。之後,祂孤獨地受苦: 先是鞭打,然後戲弄,被打臉,吐唾沫,手腳釘上十字架。和一切苦難中最可怖的:遺棄。每個人都遺棄了祂,每個人都逃開了。彷彿整個天空都被遮蔽:「約在申 初,耶穌大聲喊著說:『我的 神、我的 神,為什麼離棄我?』」

不, 等等。如果我們開始認真地檢視這段福音,如果我們慎重地傾聽,一些從宗教觀點看來怪異的事,在這裡發生了。熟悉的一切都消失了—沒有援助、沒有支持、沒有 保證。「點亮蠟燭,獻上一些求救或紀念的祈禱,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將美好,在恐怖和神秘的死亡之後, 神會來解救我們,不論我們身在何處。」像這樣對信仰的簡單想法,難道不是盛行在我們之中嗎?為了尋求療癒、幫助、和有用教導而追隨基督的大批群眾,不是早 就為我們上演過這場戲了嗎?請仔細留意福音書描述這群人是如何地消散了。祂被那位自認為已經遵守了信仰中一切誡命,但最終無法領悟基督這段話的富有年輕人 拋棄:「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馬太19:21)。在基督充滿聖愛的最後晚餐,他的門徒 為了出賣他而離席。最終的結局是,他們全都離棄祂,逃走了。
我們生命的發展剛好相反:一開始,我們獨自一人,沒 沒無聞,接著人們認同和讚揚我們,一群又一群的愛慕者出現。然而在福音書中,當這一切結束在十字架上,基督獨自一人。此外,祂預言未來:「他們若逼迫了 我,也要逼迫你們」(約翰15:20)、「在地上你們有苦難」(約翰16:33)。賜予我們的聖召只有一個,唯一的要求:拿起我們的十字架,背起它。我們 都知道,這十字架是什麼。
的確,這些事從宗教的觀點來看是奇怪的。援助被取 代,我們被賦予十字架;平安和幸福的承諾被取代,我們聽見基督明白的宣告:「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當我們聽見福音中法利賽人嘲弄十字架上的耶 穌:「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祂。」(馬太27:42),難道我們不會立刻聯想到我們在今世時常聽見 的嘲弄和控告嗎:「那麼,你的 神幫不了你嗎?」
的確,只要我們仍然期待能只從 神那裡獲得不斷的幫助,只獲取那能消除我們生命苦難的奇蹟,這些控告就會繼續。因為任何廉價的藥物,都絕對比祈禱和宗教更能有效紓解疼痛。只要我們仍期待 從宗教中得到這種神奇藥丸,不論是為了解決生命中瑣碎或重大的事件,我們救絕對無法了解基督十字架的奧秘。只要情況繼續如此,不論十字架鑲金或包銀,基督 的十字架都將如同保羅在基督教初期所寫的:「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哥林多前書1:23)。對我們來說,「猶太人」反映出我們只想從宗教中 得到幫助的性情,而「外邦人」則代表那些想尋求聰明和容易解釋的人。在這些情況中,基督的十字架,只會是絆腳石和愚拙的。
十字架再次被帶到遊行隊伍中,大齋期中獨特的一週(受難週)接近了,此時教會邀請我們暫且放下檢視和辯論,安靜地緊緊跟隨基督的每一步,跟隨祂緩慢而不可更改的苦路,走向受難,走向十架,走向死亡。這條苦路邀請我們拾起十字架。
一些奇特的事會發生在我們之中。突然間,我們的注意力從自身的問題、自己的困難,甚至是自己的苦難中,轉向了另一位,一位靜靜地哀傷,正在受苦的人,轉向祂的恐怖之夜、背叛之夜、孤獨之夜;但也同時是歡慶之夜、真愛之夜、勝利之夜。
一 些奇特的事會發生在我們之中:即使尚未清楚意識 到,我們卻開始感到過去的信仰是多麼廉價和利己,曾經只為滿足我們自身所需的信仰,甚至將 神當作僕人一般使喚的信仰,將化為泡影。一切變得清晰,靈性清明,心靈深處我們明白信仰完全是另一回事。最終它無關平安和幫助,而是關於喜樂和勝利。
因 此,在下次的會談中,讓我們至少在心智上跟隨苦路 的基督,當祂背負十字架走向各各他(骷髏崗)。也許某些永恆和神聖的奧秘會再次向我們的靈魂顯明。這就是為何在大齋期中段,十字架被移置到教堂中央;這就 是教會呼召我們參與名為「禮敬聖十字架節」的原因:為了讓我們邁向最終的,甚至可能是可怕的,但最終將在我們信仰中注入真正喜樂的旅程。

 


書名:O Death, Where Is Thy Sting? 作者:Alexander Schmeman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