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ucharist 入祭聖事 第三章 3

5
講 道 的部份,是聽聞上帝話語的見證、接受與了解,因此自然而然會與唸誦聖經的部份連結在一起。早期的教會設置了一項必要的步驟—感恩聚會 (synaxis),這是教會的重要禮儀性活動。這項演示是聖靈的永恆自我見證,而聖靈住在教會裡,領導教會進入一切真理(約翰福音16:13)。真理的 靈「世人不能接受他,因為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為他跟你們住在一起,也要在你們裡面。」(同上14:17)在這些「文本」中教會聽見並 承認,而且會持續地承認、聽見並宣認上帝的話語。惟有這樣它才能向「這世界」宣示關於基督的福音,才能述說對祂的見證,而不只是詳述它的「教義」而已。因 為教會自己永遠會傾聽上帝的話,它倚靠上帝的話而活,所以它的生命就是要傳這個道:「神的道傳開了;在耶路撒冷,門徒人數大大增加。」(使徒行傳6:7) 「這樣,主的道大有能力地興旺起來,而且得勝。」(同上19:20)
在 此我們能夠觀察到,當今的教會所遭遇的衰退,甚至危機。這個危機的核心不 在於講道者言語能力變差、失去「風格」,或者產生任何智識上的缺失,卻是出現在 更深刻的層面:究竟對著齊聚在教堂裡的信徒而言,講道應該什麼樣子。通常現在的講道,都很明智、有趣、具有教育意義,並且具有安撫人心的力量,但這些都不 是我們衡量一場講道是「好」或「壞」的標準,因為這些都不是講道真正的本質精華。真正關鍵的的應該是講道與講者唸給信眾聽取的聖經之間所具備的生動連結。 因為真正的講道,並不是讓學位能力俱足的人,把聖經解釋給信眾聽而已,也不是講道者本身的神學知識傳達給信眾,更不是聖經章句的冥想景象 (propos)。講道不是一場關於聖經的主題演講,而是對聖經本身的講道。講道的危機最主要就在於它演變成某種取材自「個人化」素材的講道模式。就好比 我們會說某個講道者口才好不好。但是講道和宣揚福音真正的天賦,並不是一種「內在的」天賦,而是聖靈的神恩(charism)。人是在教會內被賦予這樣的 神恩,也是要為了教會而使用這樣的神恩。如果不能夠對「如同教會般的聚會」的這一群人,心懷他們是聖靈的集會這樣的信念,真正的宣揚福音就不存在。同樣的 這一個聖靈會打開講道者的口去宣教,打開傾聽者的心竅去接受宣揚出來的福音。
因 此真正宣講福音的條件,必須是講道者要具備完全的自我否定,拋棄 原本僅只出於他自己的一切,甚至是他的天賦與才能。這個在教堂講道的奧秘,其概念與任何 人類的「演說才能」相反,根據使徒保羅的話,是必須在以下狀況所完成的:「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向你們傳講…因為我曾立定主意,在你們中間甚麼都不想知道,只 知道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事…我說的話、講的道,都不是用智慧的話去說服人,而是用聖靈和能力來證明,使你們的信不是憑著人的智慧,而是憑著 神的能 力。」(哥林多前書2:1-5)耶穌基督的聖靈見證,就是上帝話語的內容,單單這一點就架構了講道的精華重點:「作見證的是聖靈,因為聖靈就是真 理。」(約翰一書5:6)講道檯是聖言聖事舉行的所在,所以不論有多麼崇高的初衷,但如果只關係到人類的真理與智慧,就完全不應該把它變成宣揚福音的講 壇。「然而在信心成熟的人中間,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代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代將要滅亡的執政者的智慧。我們所講的,是從前隱藏的、神奧祕的智慧,就是 神在萬世以前,為我們的榮耀所預定的。」(哥林多前書2:6-7)
在 這邊我們看到為何所有的教會神學,所有的傳統,都是從「如教會般的聚會」這 裡,從福音的宣講之中作為根基所發展出來的。因為在這裡面有著活生生但卻絲毫 不難理解的意義,代表正統教會確信只有教會才是聖經以及聖經詮釋唯一的特選監護人,因為傳統不是信仰的另一個源頭,不是要去「補足」聖經的不完備之處。它 們全都來自相同的源頭,就是上帝的話語,永遠被教會聆聽並接納。傳統是將上帝話語作為生命本身來源的詮釋,而不是任何「解釋」或「推論」的來源。當聖徒大 亞他拿修(St Athanasius the Great)說到:「神聖並且由上帝所啟發的聖經,對於真理的闡述已經足夠」時(語出<駁異端論Against the Pagans>),他並不是要拒斥傳統,也不是刻意要削弱尤其是特別「恪守聖經的」神學方法,作為對聖經「文本」所秉持的形式化同時專門術語化的忠 實—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在闡述教會的信仰時他必須大膽的引用一個非聖經的名詞叫做相同本質(homoouios)。他必須確認在聖經和傳統之間存在的聯 繫,必須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形式化或術語化的;這裡所說的傳統,指的是在聖靈之中誦讀和聆聽聖經。單單教會就了解、並保全聖經的意義,因為在會眾所完成的聖 言聖事中,聖靈會將生命給予聖經的「血肉」,將它轉變為「靈與生命」。任何純正的神學都必須根植在這個聖言聖事之中,在教堂信眾之中,在此上帝的靈會敦促 教會本身—而且不只是教會中的個人信眾—進入真理。因此任何聖經的「私人的」閱讀,都必須根植在教會裡,如果自外於教會心智之外,自外於教會的神聖人性生 命之外,就不可能被聽取或是真正加以詮釋。所以聖言的聖事,是在教堂聚會二重行動當中所完成,即誦讀與宣講。這是讓每個人在真理之心智當中成長以至完備的 源頭。
最 後,在聖言的聖事裡所顯現的,是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在保存真理上的合作無間。這是根據多位著名東方主教所著之書信集(1869)所提到, 是「託付給教會中 所有人員」的。一方面在講道時,教導的天賦被實現:這是給予主禮司祭作為服事教堂中全體會眾的神恩;另一方面,正是因為講道不是一項「個人天賦」,而是教 會賦予的神恩,並由教會的會眾所承認,而神職人員的教導服事也不會從會眾當中被分離出來,而依舊是出自聚會充滿恩典的源頭。聖靈存在於整個教會,主禮司祭 的職份就是講道和教導。上帝子民的職份就是接納這個教導。但是這兩種職份都是屬於聖靈的,都要靠它完成,在它之中完成。一個人可以在沒有聖靈賜予的狀態下 不接受或不宣認真理,而這個賜予的對象是全體會眾。因為整個教會—不只是它其中一個「部門」而已—都「領受的,不是這世界的靈,而是從神來的靈,使我們能 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因此那些教導的人「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語,而是用聖靈所教的言語,向屬靈的人解釋屬 靈的事。」接納教導的人是靠著聖靈而接納。「然而屬血氣的人不接受神的靈的事,因為他以為是愚笨的;而且他也不能夠明白,因為這些事,要有屬靈的眼光才能 領悟。」(哥林多前書2:11-14)在教會中,主教與司祭被賦予教導的天賦,是因為他們見證教會的信仰,因為這些教導不是出自於他們,而是出自於教會, 出自於教會的愛與信心的一致性。只有這個完整的教會,以「如同教會般的聚會」這樣的形式彰顯出來並予以實現,才會擁有基督的心智。只有在教堂聚會時,才會 在這個統一形式與不可分割中,才會出現所有的天賦與職份,如同充實在整個肢體當中的那一個靈所展現出來的。因此在最後,每一個教會成員,不論他在教會中的 「教階」為何,必須是在這世界面前作為教會完全的見證,而不只是倚靠他自己對教會的理解而已。
在 早期的教會中,會眾用勝利的阿們來回應主禮司祭 的講道,作為接納道的見證,將他們與司祭之間的團結一致封印在聖靈當中。在此,這個來自上帝子民的阿們, 就是「接納」教堂全體意識教導的來源和原則,這是正教神學家時常提到的。與之相反的羅馬公教神學,把教會分割成學習的教會和教導的教會;另外的一個對比是 清教徒的個人主義。但是如果解釋這個「接納」的構成以及用何種方式來讓它實現真有那麼困難的話,也許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意識中,幾乎已經完全忘記這個行動是 根植在由聖言聖事所實現的教堂聚會中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