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Vision from St. Symeon till today

Fr. Jonah(李亮)
(orthodox church of Taiwan)

今日講題為:如光一般的上帝,
其理論傳承從號稱新神學家的
St. Symeon,一脈相承至當今的Fr. Sophrony。

本質與大能之間的差異

正教會的神學分別出上帝內在的三種實質,或者叫做本性、本質、大能。這些能力無法從本性當中分離出來,而 本性又無法從三個位格中分離出來。這個分野在東正教的奧秘生命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本質—這個能力的分野也適用於基督論上,此理論是由號稱「聽 告解神學家」的Maximus在參加第六屆大公會議時(680-681)所發展出來,而這項理 論又進一步闡明了Gregory Palamas的論點,以及前幾屆君士坦丁堡會議(1341, 1347, 1351, 1368)的決議。
關於大能的教義,互有分別而不能單獨於本質之外,是真正奧祕體驗的教義基礎。上帝的本質是無法接近的,但上帝卻展現在祂的大能之中; 祂的本質完全不可理 解,卻也完全展現在祂的大能之中,以上結論並不會把上帝的本性分成可知與不可知的兩個部份,但卻彰顯了神聖存有 的兩種不同形式,一在本質之內,另一在本質 之外。
這款教義讓人足以理解三位一體如何能在本質中維持不可觸及的特性,同時又能留駐在我 們心中,這是基督給予我們的承諾(約翰福音23: 23)。這個臨在並非隨意行之,就像創造中神聖的無所不在一樣,這也不是根據本質 而出現的臨在,因為本質是不可觸及的。這是根據聖三藉由可觸及的方式留駐 在我們裡面的形式—意思是說,藉由對於三種實質而言常見的大能,或 者等於是藉由恩典—
因為,這個名稱才能讓我們了解聖靈與我們溝通的神聖大能。凡是擁有聖靈的、被分授贈與的人,同時就等於是擁有聖子,聖子是每個贈與能 夠來臨到我們身上的媒 介。該人同時也擁有聖父,而聖父是每一個完美贈與的來源。在接收這些贈與—接收這神聖的大能時—吾人同時接受 存在於內心的聖三—與聖三之中以不同形式存在 的本性的大能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真正是來自其本性所在之處。

本質與能之間的差異,對於正教 關於恩典的教義十分重要,讓聖彼得所說過的話「分享神的本性 (彼得後書1:4)」產生了真實的意義。我們所稱的結合,既不是實質的 —一如基督裡的人性—也不是實存的,一如三位格裡的結合:而是與上帝在祂的大能裡結 合,或是藉由恩典讓我們得以參與在神聖本性裡,而 不讓我們的本質因此成為上帝的本質之條件下。根據St. Maximus (De ambiguis)的教導,在神化之中我們藉由恩典(意思是 在神聖的大能裡),而上帝是藉由祂的本性,除了本性的身份之外…在藉由恩典成為神時,我們仍是 人,就像基督藉由道成肉身成為人時,祂仍然是神一樣。
本質與大能在此的分別—不是分裂或分割最早是從第一批護教父而來,以及從St. basil的理論,而最有系統的表述應該算是St. Gregory Palamas了,而他的著作是正教教義裡最具指標意義的(我必須指出正教神學是經驗主義式的神學,而不是某些智性 的科學分析而達到的結果。因為學者 St. Gregory Palamas清晰闡述出這款神學—他經驗到的不只是這種智性研究而已—用 來和一位受過羅馬公教教育的希臘藉修士巴蘭,為自己的教會體驗展開辯護。
這場爭端的歷史相當重要,也很有趣。巴蘭拜訪了位於阿陀斯聖山上的修士,而有人告訴他那裡的修士用的是心禱(耶穌的祈禱),講 得非常抽象:放空你的心靈, 不要想任何事,專注思緒、重複而持續地唸誦耶穌之名。有些修士提到他們體驗到神聖之光,而且他們認為這 光是上帝或來自上帝的景象。巴蘭不願接受光就是上帝 的說法,認為這是他們的白日夢,並認為無論如何這是受造之光。
巴蘭的理由簡述如 下:
依亞里斯多德學派假設,所有的知識,包括有關神的知識,都是由感官所接收到的一切,從經驗得來。
所以一項亞里斯多德式假設再加上以若干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尤其是 Pseudo-Dionysius為基礎,結論就變成因為上帝是超乎感官經驗 之外的,所以也就是不可理解的。巴蘭的教導是,關於上帝的知識必須是間接的, 一定要「經歷存有」去感覺,因此關於上帝的奧秘知識,見 到上帝的景象,只能是「象徵性」而非真實出現的。
巴蘭更進一步教導,上帝僅只是本質而已,因此無人可「得見」上帝的本質。
根據 St. Gregory Palamas 所言,關於上帝的知識,並非如認知一般事物的知識,要了解事物,必須有主體—這是我,還有客體—這是 我所認知的事物—
的存在。但是關於上帝的知識是不同的,這既然是一種在非受造之光下的結合,人類事實上就不具備可以見到上帝的能力。但是上帝賜予這項 贈禮、此種能力、此種 超然的力量給人,因為上帝是無所不能的,而且上帝希望人能夠了解祂。
St. Gregory Palamas以這項贈禮及見到上帝的超然力量為主題所寫下的篇章,藉由聖靈傳遞給我們:「因為這個力量沒有其他方法來展現,也超越 所有其他的存有,所以 在自身當中成為完全的光,而欣悅於眼見之事物;在它其中的結合沒有攙混其他事物,只有光。而藉由光他看著自己,看 著光。如果它見到有著自身景象的事物,它 會再次見到光。這就是結合的意義。所有一切都是一,凡是觀看的主體,與工具或目的或客體都沒有分別;他 唯一意識到的是成為光與見到光,這光與所有受造的一 切是不一樣的。」
Gregory Palamas把非受造之光的神學以深刻的方式表達了出來。他以舊約至今的聖經記載和教會傳統證明,這光永遠是神聖的。再 者,他也提到自身的體驗,因為他 自己也「見到」神聖之光。
Gregory Palamas解釋到,當基督在他泊山上變容時,使徒見到 的這個光,還有西奈山上摩西見到,以及後來閃耀在他臉上的光,還有修士們個別告知他的體驗,其實 都是相同的神聖之光,來自上帝的非受造大能。雖 說以光的形式顯現,但不只是有光而已(更進一步關於St. Gregory palamas的說法請參照我們的網站…)。
靜修士喜歡以圖解的的方式說明上帝的本質和大能(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藉著把兩者都比擬為太陽的方式來解釋。太陽的光線與太陽這個 發光體是不一樣,雖然 太陽只有一個。
至於要以何種神學角度解釋他泊山上的光,形成了正教與西方教會的主要教義分歧點。對於正教而言,生 命的目的在於神化(Θεωσις,意同 divinization或deification,或是使成為神聖),意思是人與上帝的非受造大能結 合的狀態。這項教義未曾在其他基督教教派裡發現過。
接納本質與大能之間差異,代表的是以個人化的關係來看待真理的理解,例如生命的一項體驗,亦明白對知識的真正理解繫於實際參與在真理 之中, 而非對抽象概念的意義,所產生的智性思考的結果。這會牽涉到個人如何劃分他對現實性以至於到每一項理性定義的優先順序。在這 無限大的優先考慮項目之中,上 帝是藉由祂無可理解的非受造大能來被理解並與之溝通,在本質上依舊擁有不可知與不可觸及的特性。也就是說,上 帝唯有在一種個人顯現(而並非如活躍本質的概 念)的狀態下才得以被理解,唯有作為位格的一項三位一體共融時,作為一個狂喜的、自我祭獻的、充 滿愛的良善時才得以被理解。這世界也是上帝的自身大能顯現 的結果,是彰顯道的位格的一個受造物,藉由聖靈的恩典來為父作見證,是上 帝對顯現和實體共融的邀請,既是個人化的邀請,所以也就是不同本質的實體化呈現。
神聖之光讓我們成為聖潔。「人不是聖潔的,因為有道德上的問題…或者他不可能過著義人的生活…法利賽人確實牢記這些事實而進行冗長的 祈禱。但只要心中有聖 靈,人就是聖潔的。」
「雖然在他從這幅景象回到現實之際,一層紗又再度籠罩他的身上,然而他還是會發現,自己的 個人認知,以及他對世界的觀感已經劇烈地改變了…墮落與折磨像悲 劇一樣呈現在每個人身上...對於永恆的鮮明感受以及對神內在的冥 思…以不可思議的方式以及神對萬物的愛,填滿了這個人的靈魂…”」

「見到此景象的那一刻...這個世界都被遺忘了…時間考慮的範圍裡。一般性的思考也停滯了,智力雖然持續運作但是運作的方式 變得不一樣了…身處這景 象的狀態,就是聖神之愛的光。」
神聖之光的景象並非個人成就。Fr. Sophrony清楚地說道:「稍後(見過此景之後)他無法將之忘懷,而...他一次又一次的再度尋找,不只是為自己,也為每一個 人」
凡是經歷過上帝之光的,會深感受到人類的狀態,會以教會的成員、基督肉軀的肢體,以及一個全體人類的身份來獲得這樣的體驗。這「單 一」的個人,會變成許 多,他會發出光來照耀整個宇宙,並讓教會變得更加富足,不是錢財上的富裕而是恩典上的充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