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 - 聖事與正教

(亞歷山大˙希瑪曼作) 世上所有的生命

4
在這裡我們可以暫停一下,來闡述這個有關食物的主題意義。
一開始我們只是要釋出「神聖的」、「感恩的」這樣的字眼,
把它們從漫長歷史中的技術性神學禮解放出來,
以免再度陷入「超自然」與「自然」、「神聖」與「世俗」互相對峙這樣僵化的架構下,
就如宗教也好像與生命互相對立,
因為宗教使生命變得絲毫無法救贖,缺乏任何宗教意涵。
然而以我們的觀點來看,「原」罪的意義並非人類「違反」上帝意旨;
罪指的是人類不再對祂感到渴慕、不再把自身依靠世界維繫的生命,視為與上帝共榮的聖餐;
罪並不是人類忽略某項宗教義務,而是把上帝視為宗教=與生命對立的一部份;
人類唯一真正的墮落在於,他在一個不感恩的世界裏面過著不感恩的日子;
墮落不是因為人類喜愛世界多過於喜愛上帝,扭曲了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平衡,
而是當他應該以意義與精神把世界轉化為「在上帝之中的生命」 時,他卻把世界變得物質化。


但是基督教的福音,告訴我們上帝並沒有在人類出亡時、在他困惑與渴望的窘迫中離棄他,
祂用「隨著自己的心意 (after his own heart)」的方式,也是為了自己創造了人類,
而人類在自己的自由中奮力地想要尋求他體內那一股神祕饑渴的答案。
在光線未被造成時,上帝的行動是非常果斷的:因為人類在黑暗中摸索前往天堂的道路,祂就給了光,
而上帝這麼做並非施予拯救,去挽回迷失的人類,而比較像是完成祂一開始就在做的事情。
上帝這麼做,無非是要讓人類了解祂是誰,而人類的饑渴又是以誰為對象。

上帝派遣而來的光,就是祂的兒子:在這世界的黑暗中,祂的光芒始終閃耀,未曾止息,
直到現在則是完全散發明亮的光芒。

在基督臨到之前,上帝已將祂應許給人類,最主要是經過先知以賽亞的口,
不過還用了其他許多的溝通方式來告訴人類這件事。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相信,祂就是與上帝和人類有關的真理,祂以更為隱晦的方式預示了道成肉身。
我們也相信基督會顯現在任何尋求真理的人面前。
威爾(Simon Weil)曾說,一個人可能盡所有力量快步從基督身邊逃開,
但是如果那人是朝向他所認為的真理而去,那麼事實上他是在奔向基督的懷裡。

上帝同樣也在漫長的宗教歷史中顯現過,這一點從給基督徒顯示何謂基督真正的規範,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許多形塑出人類渴望的偉大的宗教之中,上帝演奏的這一曲交響樂乍聽之下雖然走調,
但是卻常常出現神奇而豐富的樂音。

然而以一種深刻的層面看來,基督教等於是所有宗教的終結。
福音書裡有個故事提到,撒瑪利亞婦人在井邊,耶穌與她對談。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們的祖先在這山上敬拜神,而你們卻說,敬拜的地方必須在耶路撒冷。」
耶穌對她說:「婦人,你應當信我,時候將到,那時你們敬拜父,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然而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
因為父在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約翰福音4:19~21, 23)
先前她問耶穌一個有關教派的問題,而耶穌回答時把整個觀點都翻轉過來了,
事實上整本新約聖經都沒有把基督教以一個教派或是宗教的角度來呈現,
那是當 神與人之間有一道牆把雙方區隔開來時,才會需要宗教的存在。
但是同時是人又是神的基督,打破了這道原本橫亙在二者中間的牆。
基督了開創了的新生命,而不是發明一個新的宗教。

早期教會就是因為具備這樣詮釋宗教的角度,而導致被異教徒控訴為無神論的結果。
那時的基督徒不關心神聖的聚會地點、沒有聖殿、沒有任何可被視為教派的定義,
如同那些充滿神聖儀式的秘密教派一樣。
在耶穌居住的地方,沒有任何定的宗教愛好、沒有朝聖者。
古老的宗教有上千個神聖的聚會地點與聖殿,但對基督徒來說,這些都已經過去、不復存在。
他們不需要任何由石頭搭建成的廟堂,
因為基督的身體、教會本身、為了祂而聚集前來的新信徒,
就是唯一真正的廟堂:「你們拆毀這殿,我三天之內要把它建造起來。」(約翰福音2:19)

教會本身就是新的、如天堂般的耶路撒冷,真正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相對的反而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基督真正臨到我們之間,以及祂存在的的事實。
早期的基督教信仰中,基督在歷史上的真實性,當然具有不容爭議的基礎,
但是信徒們卻不再記得耶穌是曾經真正與他們共處過一段日子的。
而在祂之中,終結了所有宗教,因為祂就是所有宗教、所有人類對神會有饑渴的解答。
因為在祂之中,人所失去的生命,那個只能在宗教之中具備象徵與意涵、並尋求解答的生命,
也已經重回人類本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基督徒 的頭像
    基督徒

    基督徒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