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治療方式的東正教

作者:GEORGE METALLINOS首席司祭
雅典大學神學院院長

3.
以上論述使我們得出如下這些確定不疑的結論,它們驗證了基督正教的特性:

(a) 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發揮了醫療中心的作用。
否則,它就不是教會,而是某種「宗教」。
神職人員起初是由治癒的病人所揀選出的,以使他們擔負起醫師的職責。
教會的救治功能今天主要在經受住世俗主義衝擊的修道院裡得以維繫,它們延續著使徒時代的教會。

(b) 教會治療的科學家們是已被治癒的病人。
沒有經歷過治療的人是不能成為臨床醫師的。
這是牧養救治科學和醫學的主要區別。
教會治療的科學家(神父和嬤嬤)可以引介其他的醫師,就像醫學教授引介繼承人一樣。

(c)如果教會將自身局限於簡單的赦罪、以便為罪人在天堂預留一席之地,就會導致疏離;
這就跟醫學寬恕病人,使他在死後得到治療一樣荒唐。
教會不能送誰上天堂或下地獄。
而且,天堂和地獄也不是什麼地方,而是存在的方式。
通過醫治人類,教會就使人永遠地將處於自有之光裡的基督看成是天堂的景象,
而不是地獄的景象,或當成「烈火」( 《聖經-希伯來書》 12:29)。
這當然關涉每一個單個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應該永遠將基督視作是全世界的「審判者」。

(d) 科學的有效性是由其對目的的實現來證明的(比如,醫學的有效性就是由對病人的治癒來證明)。
這是真正科學的醫學區別於騙術的方式。
而開啟神性化之路所取得的靈性復原的成果同樣是判斷教會牧養治療過程的標準。
治療並不等人死後才進行,而是發生在他在世之時、發生在他所在的這個世界裡(hinc et nunc)。
這從那些克服了生理衰變趨勢的聖徒遺體就可以看出來,
比如Spiridon、 Gerasimos、 Dionysios以及Theodora Augusta這些Eptansios聖徒們的遺體就是如此。
在我們的傳統中,不朽的遺體是神性化無可爭辯的證據,換言之,是教會苦行療法的實踐。
我想請我國的醫學家們對聖體不朽的問題給予特別的關注,即使科學尚未介入此一問題,
但神聖恩典的大能已經在其中顯明瞭。
因為人們發現,細胞組織在面臨分解的那一刻會自動停止,並且屍體會發散出一種獨特的香味,而不是發出腐臭。
我將此一意見限制在醫療症狀之內,而不會冒然涉足神跡的領域,將其作為神性化的證據,
因為那一領域屬於另一個討論範圍。

(e)最後,教會的聖典(聖經、Synodic和教父文獻)並不包含任何基督教意識形態的解釋系統;
他們負載的是一種治療特性和功能,就像醫學中的學位論文一樣。
這也同樣適用於祝福文之類的禮拜性文本。
如果在教會的治療進程中沒有信徒的努力,對祝福文(祈禱文)的簡單解讀就會像病人尋求醫生以解除其病痛,
卻得不到醫生的直接治療,而是被固定於手術台上,聽人朗讀與他的特殊疾病有關的章節一樣。
總之,東正教就是如此。
人們是否接受它並不重要。
我所努力做到的就是作為科學家的同行,盡可能科學地回答他們如下問題: 「什麼是東正教」。
任何其他的基督教派別都包含了對東正教問題的偽造和曲解,即使它們渴望按照其本質來揭示它亦是如此。

書目

- 約翰-羅曼尼德斯神父:《羅馬書或教會的新羅馬之父們》,Thessaloniki 1984.
- 約翰-羅曼尼德斯神父:《宗教是一種神經生物疾病,而東正教是治癒該病之法》, from the volume 「Orthodoxy, Hellenism… Holy Monastery of Koutloumousion Publications, Volume B,, 1996, pages 66-67.
- 約翰?羅曼尼德斯神父:《教會會議與文明》, from THEOLOGY, vol.63 (1992) pg.421-450 and in Greek vol.66 (1995) pg.646-680.
- Hierotheos Vlachos神父 (現為Nafpaktos都主教): 《東正教的精神療法》, Edessa 1986.
- Hierotheos Vlachos神父 (現為Nafpaktos都主教):《東正教侍奉入門》, Athens.
- Hierotheos Vlachos神父 (現為Nafpaktos都主教): 《經驗的心理學和東正教的精神療法》, Levadia 1995.
按作者尚有下列研究論文:
- G. Metallinos神父: 《從東正教的視角看社會》, Athens 1986.
- G. Metallinos神父: 《教會崇拜的神學見證》, Athens 1996. (N. B.: In these books one can find more bibliography)

註釋

1. 非受造的=非人造的自有之物。這只適用於三位一體的上帝。受造的=一般的造物,人位居所有造物的頂端。
上帝不是一種由新世紀術語學所定義的「宇宙性」的力 量(所謂「一切是一,人人皆上帝!」),
因為上帝作為萬物的創造者,他超越了整個宇宙,他在本質上完全不同(Das ganz Andere)。
在受造的與非受造的之間不存在什麼可比擬的聯繫。
這即是非受造的上帝通過他的自我彰顯而使自身成為可知的原因。

2. 一本2世紀的重要基督教文獻《黑馬牧人書》說,為了使我們成為基督肢體的一員,
我們就必須是「方形」石(宜於建築),而不應「圓形」石。

3. 按照約翰?羅曼尼德斯神父的觀點(我們的信仰得以回歸到「Philokalian」觀點上應主要歸功於他),
並且事實上按照一種學術的角度看,「宗教」暗示了上帝與造物之間的每一種交往方式,
正如在偶像崇拜裡所表現的那樣。
「宗教」徒將他的種種意念投射進神聖王國,
由此「臆造」出他自己的神(在「東正教」 的反教父派系裡也會發生這類現象)。
目的就是「補償」、「安撫」上帝,並且最終「利用」上帝以謀取自身利益(魔法公式:互利互惠)。
而在我們的傳統中,我們的上帝並不需要人的安撫,因為「神先愛我們」(《聖經-約翰一書》4:19),
我們的上帝就是「愛」(《聖經-約翰一書》4: 16)並且是無私之愛。
他給予我們一切,但從不從其造物那裡索取任何東西。
無私之所以是基督徒之愛的本質,原因就是這樣,它遠遠超越了一種交易的觀念。

4. 耳熟能詳且再三重複的禮拜聖歌所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自身及我們彼此,還有我們全部的生命,讓我們都獻於基督我們的主」。
正確地結合通常見於修道院內,當然它們是在東正教傳統內運作的。
這即是修道院(比如位於聖山的修道院)始終是這個「世界」的模範教區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