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的禮拜
雅典大學神學院院長Protopresbyter George Metallinos著
5.聖禮儀神學
信仰 ---- 不僅是教會性的意識型態,或是對救世主基督的虔敬心,
信仰是一種教導 ---- 是教會禮拜的基礎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信仰是一種禮拜上的虔誠願力,禮拜中的那些儀式,是永恆的行動與進步。
禮拜將信仰物化,也提供了一個共修團體,使信仰得以保留與擴充,因此,禮拜可以幫助眾人深入信仰之的精義。
正教的禮拜,在主題與結構上,是以「三位一體」為中心的。
「力量」 與 「希望」之泉,將從「三位一體」的上帝身上湧出。
透過聖禮儀,將「光榮歸於聖父、聖子及聖靈」。
聖餐禮儀的語言中,有一種 「anaphora語法」(以某個字代替之前所提到的某個詞彙或意義),
是信徒們向聖父上帝說話時使用的語法。
聖子也是我們獻祭的對象,有鑑於祂具有「相同的本質」,並且與聖父同受尊崇,祂也是獻祭的主軸。
再者,祂是聖餐禮儀中的「獻祭者」也是「接受獻祭者」。
教會的禮拜是基督救贖工作的延續,與神性天意的奧秘一起作用,
基督是「傳道者」,是「促使教會化的推手」,
祂將眾人結合在一起,並且把這個結合體注入祂的體內,
使所有參與教會禮拜並且領受祂的光榮的信徒,都被「教會化」。
那些領聖餐的「可敬地」的人(格林多後書/歌林多後書3:16)的身體才算是基督的聖殿,
信仰的奧秘也才能在他們的心中起作用。
教會的禮拜,也以聖靈為中心。
在基督顯聖容時,光耀的雲彩「遮敝 了」宗徒們,也瀰漫了整座山(瑪竇/馬太 福音17:5)
上文中所描述的聖靈,也會在禮拜當中顯現。
正教會的禮拜,是由聖靈的祈禱所激起的能量,這種能量充滿虔誠信徒的心,
就像是聖徒們那樣,他們是上帝真正的禮拜者,因為他們真正參與了天上的禮拜。
整個禮拜都充滿了聖靈的作用,祂「將整個教會的組織與成員,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祢,天上的君王,聖靈,真理之聖靈 ……」這是每次禮儀當中都會採用的一段祈禱文。
在神聖的禮拜中,我們將會經歷到「與聖靈的合一」。
一切都由聖靈 (Paraclete)之 聖化力量所主宰。
在聖事的高峰時刻,我們懇求聖靈來到「我們」(司祭們)身上、
來到「神聖的獻禮」(麵包和酒)上面,也來到「所有人」身上,
並且施行「靈性的獻祭」,將獻禮轉化為基督的肉體與寶血,將所有的參與者,都融入其中,合為一體。
教會的禮拜,是教會傳統中最堅強的傳承者,代表了教會的「傳統性」。
在教會中,「傳統」是基督徒永恆的存在模式,是聖靈體內的生命,
將教會導向真正的目標:「受造物的聖化與『天人合一』之境界」。
真正虔誠的人,會堅守組成教會立場的真正元素。
這就是信仰的基本意義:使一個人保持虔誠之心,不偏離自己 的方向,朝上帝的旨意和聖徒們流傳下來的傳統邁進。
真正教會禮拜的標準,在於其「延續傳統」的程度。
無論是從古至今的每一個時代,禮拜的「傳統性」也牽涉到地區教會的合一。
聖禮儀文本中的文字,豐富了聖禮儀神學的內容,其中包含了初期教會對教義的古老詮釋。
因此,聖禮儀是「修習虔敬之心 的學校」,教導眾人信仰的真意, 其中也兼具藝術媒介的輔助,
尤其是聖像,被稱作教會中「最有說服力的書籍」(此觀點出自聖徒John the Damascene的教導)。
世世代代,正教禮拜塑造了信仰的心靈,
這些擁有美好心靈的人(如:英勇的Makryannis將軍和虔誠的作家Alex. Papadiamantis)是我們所珍愛的教會模範。
一個人與教會禮拜的關係是否密切,反映出他在修行上的成就。
既然如此,理所當然就 有「正教禮拜」和「非正教禮拜」之分,
因為正教所強調的禮拜元素,並不包含那些沒有特徵的結構,因為藉由有特徵的結構才能將信仰實現出來。
自從古早的時代以來,一個人的信仰宣示都與禮拜有直接的關聯。
就像聖徒們的模範與新約、舊約中對救贖事件的「憶念」,禮拜仍是世世代代的真理傳授。
然而,除了信仰的傳授之外,教會的禮拜也對守護教會(免受異端邪說的攻擊)貢獻良多。
我們都知道,教會神學的創作,經常來自於反駁異端邪說的目的。
在節慶中,為了向教父與大公會議致意而舉行特殊儀式,也可為此做見證。
晚禱和早課也提供了關於教會節慶的神學,作為保衛教會信仰的力量。
為了保衛與守護教會的目的,嚴謹的虔誠信徒成為了神學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