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餐禮- 給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 - 聖事與正教
2
然
而,在一開始的時候,基督徒是確是喜悅的代言人,他們述說的是地球上唯一有可能的喜悅。他們的喜悅,使得我們通常所認為可能的喜悅都變得不可能。但是在
這不可能中,在這黑暗的底層,一種新的、全面的喜悅被宣示、被傳達了出來,而隨著這樣的喜悅,結束被轉化為開始。若沒有這種喜悅的聲明或宣示,基督教便無
法理解,就好比教會只剩下贏得世界時的喜悅,但它在失去這喜悅時也失去世界,同時也失去見證人的有效身分了。對於所有對基督徒的攻擊當中,尼采的論調是最
為強而有力的,他說基督徒是一群沒有喜悅的人。
所
以讓我們暫時先忘掉關於教會、它的任務及作法方面的技術性探討,並不是說這些討論有錯誤或者沒 有必要,而是只有在具備某一種基礎背景之下討論才有意義,
這樣的背景叫做「喜悅」。在有喜悅的狀況下,基督教中的所有事物才得以發展並取得意義。「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用這句話做為這部福音書的開端,
而結束時是這麼說的:「他們就敬拜他,歡歡喜喜地回到耶路撒冷。」(路加福音2:10、24:52)現在我們要把歡歡喜喜這個意義重新恢復過來,如果可能
的話,在我們討論任何議題,不論是佈道任務、事工或方法技術以前,我們必須要先展現這樣的情感才行。
然
而喜悅並不是一個可以任意定義或是分析的 事。有一個人這樣進入了喜悅,「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馬太福音25:21)而我們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進
入喜悅,也沒有任何可以了解喜悅的方法,除了經由一種行動,這是一開始就設計來成為教會喜悅、完整性、以及聖事的來源,就是聖餐。
聖
餐是一套禮 儀,但是今天誰講到禮儀,誰就有可能引起爭端。因為對某些「在意禮儀」的人來說,在所有教會活動中,禮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其餘的人則認為
禮儀是教會在美學上和屬靈上的偏差行為。今日存在著「禮儀性的」和「非禮儀性的」教會與基督徒,但是這樣的爭議卻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禮儀自有其根源,關
於對禮儀的誤解也是發生在這個本源上:「禮儀性」對禮儀的理解。有人把禮儀的定義貶抑為異教膜拜的討論範圍中,但是事實上它真正的意義卻是崇拜的神聖行
為,不只是與生命中「世俗」的領域有所不同,甚至與教會本身所有其他活動皆有差異。然而,這卻與禮儀這個詞語的希臘原文leitourgia在意義上存在
若干距離。原義指的是一種經由一群人共同參與而可使他們更為團結的行動,這個行動使他們超越僅只是一群由個人所組成的團體,而是一個整體重要性多過於個體
重要性的團體。同時這個詞指的也是一個人或是一群人,代表整個團體,以及為其利益而行使的功能或是「職份(ministry)」。因此
leitourgia這個詞對古老的以色列而言,就是選出一部份人,讓世界為迎接將臨的彌賽亞做好準備。而在這個準備的過程中,他們就變成後來人們稱呼他
們的,上帝的以色列,為促成祂的目的而撿選的工具。
因
此教會本身就是一個leitourgia,一種職份,一個在基督出現之後,說服大眾在世界 中發出行動的呼召,來為祂與祂的國作見證。因此聖餐禮必須要在
「禮儀的」,或是「膜拜的」條件下來充分的理解與與執行。就如基督教能夠—而且也是必須—被視為宗教終結者,一般的基督教禮儀,特別是聖餐禮,是一種「神
聖的」宗教行為,的確就是膜拜的終結、是獨立於或相反於團體「世俗」生活的。要了解禮儀的第一要件就是忘掉任何所謂「禮儀性的虔誠」。
聖
餐禮是 一項聖事。但是提到聖事的人也是要被捲進爭端中。如果我們提到聖事,那聖言(道)在哪裡?我們是不是違背基督教的精神屬性,將自己引入「重視聖餐
主義」與「魔法」的危險中呢?在此尚未能針對以上問題給予任何解答,因為整篇文章的目的在於顯示,這樣的疑問,是基於何種背景之下提出的。這樣的背景可能
不只有一種。在這個階段我們只提這一件事,就是聖餐禮是教會進入它的主的喜悅的入口。而進入這樣的喜悅,以便往後可為這世界作見證,實在就是教會的呼召,
就是實在的leitourgia。聖事經由這個聖餐成為真實。
在
以下針對聖餐的簡短敘述中,主要參考資料都會以正教聖餐禮儀為準,這麼做有兩個 理由:第一,在禮儀的領域中,吾人只能針對自己曾經體驗過的項目發表意
見,而作者的體驗是正教禮儀。第二,對於「禮儀主義者」而言,有一項大家都毫無異議的觀點是,正教禮儀最大純度的保留了在本書中會涵蓋的這些元素與強調重
點,這正是本書主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