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格性與存有:二.1.生物性存在的實質
二、 從生物性存在到教會性存在:位格在教會論中的重要性
位格的永恆留存是一個獨特、不 可重複而自由的實質,是愛與被愛,這構成了救贖的基本要素,並將福音帶給人類。用教父們的話來說,這叫做「與神合 一」(theosis),這指的是參與上帝的位格存在,而非參與上帝的本性或本質。救贖的目標在於:在上帝中所實現的位格生命,也應該在人類存在的層次上 獲得實現。於是,救贖也就被視同於位格在人身上獲得實現。但即使沒有救贖,「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位格嗎?為了成為位格而先成為「人」難道還不夠嗎?
1. 生物性存在的實質
生物性存在的實質是由人類的受孕、生產所構成的。每個來到世界上的人都帶著他自己的「實質」,而這「實質」並不全然與愛無關:他 是兩個人共融的產物。即使 冷酷而毫無情感的參與,肉體之愛仍是存在的驚人奧蹟,在共融行為的最深層之處隱藏著一股驅力,要讓人透過創造來完成對於個體性的神入超越 (ecstatic transcendence)。然而,人類實質的生物性構成卻會在根本處遭到兩種「苦難」(passion)的打擊,它們會破壞人類實質所欲走向的那個東 西——位格。第一種「苦難」便是我們稱作「本體論必然性」的東西:生物性存在的實質在構成上便不可避免地受制於自然本能、受制於「必然的」衝動,而無法委 身於自由的掌控之中。於是,作為存有的位格便不是因自由而「生存」(subsists),而是因必然而「生存」,結果就像我前面提過的一樣:位格無權將其 實質肯定為絕對的本體自由,因為要是位格想要將自由提高至本體絕對性的層次,它便會遇上虛無主義的困境。
第二個「苦難」是第一個的自然結果,在 其早期階段,或許可以稱之為個體主義的「苦難」,或是諸實質相互分離的「苦難」;但在最終階段,我們卻能將他視同為 人類最終、最大的苦難,也就是實質的解體——死亡。人類實質的生物性構成與其「本性」的必然性基本上是緊緊相繫的,藉由身體的創造——實質統一體 (hypostatic unities)藉此確認它們的身份與其他統一體或「實質」有所不同——人類實質的生物性構成將完成此一「本性」的永恆。身體是作為生物性實質而誕生的, 它的舉措有如自我的堡壘,有如阻礙實質成為位格——意即,阻礙實質肯定自身為愛與自由——的新「面具」。身體傾向位格,但最終卻走向個體,這種情況所造成 的結果是:如果一個人要肯定自身的實質,他也不需要與父母產生關係(我在這裡指的是本體論的關係,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關係),相反地,如果這種關係被打 破,便正好構成了肯定自我的先決條件。
死亡是生物性實質的「自然」發展,對於其他個別的實質而言,一個生物性實質的死亡意味著它的「時間」與 「空間」已經消逝,作為個體的實質已經關閉。在此同 時,對生物性實質而言,死亡也代表著對其自身實質的悲劇性「自我否定」——無論是肉體或個體,都已分解、消失了,在其試圖肯定自身為實質的過程中,它最終 也會發現是它的「本性」讓它誤入歧途、走向死亡。就像在人類的生物性身份中所能觀察到的那樣,本性的「失敗」自動地揭露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與「確保」生 物驅力相反,「實質」若要生存、延續,便需以「神入」的方式展現自己——主動而非被動,也不是先作為存有,再作為位格;第二件事是:生物性實質之所以會 「失敗」,並不是因為在道德上犯了錯或是有所僭越,而是因為生物性實質本身的構成因素(constitutional make-up)使然——試圖以生物手段來讓物種獲得永恆。
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人作為生物性實質,已內在地成為一個悲劇性角色。人類因神入性 事實——肉體之愛——而生,但此一事實卻糾結著自然的必然性,因此缺 乏了本體論自由。人是作為一個實質的事實,作為一個身體而誕生的,但這項事實卻也糾結著個體性與死亡。人試圖透過同樣的愛欲行為獲得神入,但卻被導向了個 體主義。人的身體是個悲劇性工具,它藉由伸手、創造語言、演說、交談、藝術、親吻……等種種行為尋求與他人的共融。但在此同時,身體卻也是偽善的「面 具」、個體主義的堡壘,它會將人帶往最終的分離——死亡。「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24)人類實質之生物性構成的悲 劇,並不在於人類因為它而無法成為一個位格,而在於人類試圖透過它來成為一個位格,卻慘遭失敗。罪指的正是這樣的失敗,而罪也是人類所獨有的悲劇特徵。
所 以,如果救贖要成為可能,如果未竟全功的實質要能獲得完成,作為神入之表達的愛欲,以及作為位格之實質之表達的身體,就必須不再成為死亡的載體。因此有 兩件事是不可或缺的:(a)生物性實質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愛欲與身體——都不應被毀棄(因為要是這些要素被除去,人也就被剝奪了表達神入和實質——表 達位格——的工具); (b)實質的構成因素應該被改變——並非道德上的改變或長進,而是人類的一種新生。這代表著既不拋棄愛欲,也不拋棄身體,但它們要改變它們的行為,讓它們 自己適合於實質的新「存在方式」,作為人類實質的構成部分,它們要藉著自己的行動拒絕會造成人類悲劇的要素,而接受可以促成位格去愛,並為位格帶來自由與 生命的要素。這正構成了我所謂的「教會性存在的實質」。
上主就是愛
主 耶穌基督 上帝之子 憐憫我罪人
- Nov 09 Wed 2011 16:30
位格性與存有:二.1.生物性存在的實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