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六: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條件

神聖的教父都教導我們,在教會裡,人類可以達到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境界,
他們也說,「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是從上帝來的天賦,憑藉自己的力量,不可能達成。
儘管如此,我們的渴望、刻苦、自我準備仍是必要的,
我們必須不斷努力,直到具備資格和足夠的包容力, 來接受和守護這個從上帝得來的禮物。
既然上帝不希望違背人類的自由意志,而「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又是上帝賜予人類的天賦,
教父們認為,當我們走上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時,上帝也參與了這個神聖旅程。


因此,在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上,我們必須先具備以下的條件:

(1)謙卑

根據教父所言,最首要的條件,就是謙卑。
沒有這個充滿祝福的特質,人類無法踏上正確的道路,也無法接受神聖的恩典、與上帝合而為一。
擁有謙卑之心, 才會認可「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就是生命的目的,
因為如果沒有謙卑,我們如何能夠認出,生命的目的,並不在於我們自身,而在於上帝?


只要人類自私的活著,緊握權力不放,就是把自己當作生命的中心。
人類相信,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達到完美境界。
這就是當代文明和當代哲學、政治的精神: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甚至是更有正義的美好世界。
然而,以這種緊握權力、只看重自己的方式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與上帝無關的世界。
人們不願承認,上帝才是至善至美的泉源。
這就是亞當所犯下的錯誤,他相信,單單以自己的力量,就能成為上帝、達到完美,
這也是一直存在於人文主義信念中的錯誤之一。
人們不把「與上帝結合」當作達到完美的必要條件。


正教會中的一切,皆以兼具神人二性的「神人」基督為中心,
正教會外的一切,譬如基督新教、天主教、共濟會(Freemasonry)、千禧年主義 (「耶和華見證人」團體)、
無神論等團體,卻是以人類為中心。
有許多人淪為異教徒,因為,成為正教徒並不容易,
必須先承認這個難以令人接受的事實:世界的中心,不是自己,而是基督。
對我們而言,「神人」基督才是我們的中心。


因此,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的起點是謙卑,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的目的不在自己身上,而在我們的創造者天父身上。


謙卑是必要的。
藉由它,我們檢視自己是否病了,也將自己的軟弱與情慾看得更清楚。


因此,堅守在這條道路上的人必須常懷謙卑,
因為,當我們懷抱著一種「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將事情處理得很完美」的感覺時,傲慢就會升起而失去所有,
到頭來,還是要從零開始找回謙卑,正視自己的軟弱與病態,重新學習如何才能避免一味的專注於自己。
為了在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上持續向前,必須依靠上帝的恩典。
聖徒們生命中深刻的謙卑,令人印象深刻。
當他們接近上帝時,也在上帝的光芒中閃耀著,他們是奇蹟的製造者,釋放出沒藥,
同時,他們深信,自己是非常低下的、最糟糕的人類,離上帝非常遠。
就是這份謙卑之心,使他們透過恩典,成為上帝。


(2)禁欲

教父們也告訴我們,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有次第。
我們必須從初階漸漸步上高階。
一旦,升起了謙卑之心,為了要淨除情慾,必須實行禁欲的苦行,受持基督神聖的誡命,每日以耐心來悔改,
並且, 在基督體內刻苦精進。
教父們說,上帝就藏匿在祂的誡命中,當基督徒懷著基督體內的愛與信仰,察覺到誡命中的上帝,就是與祂合一。


依據教父們的說法,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的第一階段,也稱作「實修(praxis)」。
這是在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之道上最實用的指導。


「實修」絕非易事,為了淨除內心的情慾之根而刻苦精進,是很偉大的情操,
荒蕪心田上的情慾之刺與石子,必須以勞苦漸漸除去,然後才能作靈性上的開墾。
如此,上帝之道的種子,就可以落入土中,結出果實。
反求諸己,精進不懈,是必經之路。
因此,上主說:「上帝的國度*是以猛力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 就攫取了它」(瑪竇福音/馬太福音11:12)。
再者,聖父教導我們要「給予血液,領受聖靈」,
也就是說,如果不奉獻出心*血、刻苦掙扎、淨除情慾、真心悔改、培養美德,就無法領受聖靈。


所有的美德,都源自於一個最偉大的善行,就是「愛」。
當基督徒得到了愛的美德,就等於是得到了所有的美德。
是愛,驅逐所有邪惡之因和人類心靈中的情慾。
這個起因,根據教父的思想,是自私。
我們體內所有的邪惡,都是從自私湧出,這是一種自我的、病態的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教會遵行禁欲主義,因為, 如果沒有禁欲的苦行,就沒有靈修生活、沒有掙扎、沒有進步。
我們服從、進食、守夜,帶著疲勞虛弱來勞動,還要讓自己抬頭挺胸。
如果正教會不再實行禁欲主 義,就不算是真正的正教會,
因為,這樣一來,就無法幫助人類去除自身的情慾,也無法使人類透過恩典,成為上帝。


教父們針對人類的心靈與慾望,創造一套偉大的、深入的、人類學式的教導。
根據這些教導,可以在心靈中,揀選出具有潛力與智能的部分。
其中,「潛力」 又包含了熱情與渴望,「智能」則包括了理性與認知的力量。
「熱情」具有正、負兩面的愛與恨,
「渴望」則包含了對於善的渴望,以及對歡愉、享受、貪婪、口腹之慾等負面的渴望,還有肉體的崇拜、性方面的情慾。
如果心靈的三個部分,「智能」、「熱情」、「渴望」沒有被淨化,人類就無法接收上帝的恩典,
也無法被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智能」的部分,被警覺心所淨化,它不斷守護著「靈魂之眼」,使我們保留正念,去除妄念。
「熱情」的部分,則被愛所淨化。
最後,「渴望」的部分,被自我節制所淨化。
這所有的部分,也受到祈禱的淨化與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


(3)神聖奧秘與祈禱

基督,藉由神聖的奧秘:聖洗、堅振、告解、聖餐禮儀,將自己注入人類的心中。
那些與基督結合的正教徒,身心都盛滿了上帝與恩典,因為他們曾經接受洗禮與堅振,做過告解,也領受聖餐。


如同灰燼覆蓋了火光那般,情慾覆蓋了神性的恩典。
透過禁欲、苦行與祈禱,隨著心中情慾漸漸淨除,神聖恩典的火光就會重新燃起,
虔誠的基督徒,將感覺基督在心中,就在自己存在的核心。


教會的祈禱,皆有助於心的淨化,
然而,所謂的單一句子的祈禱,也就是眾所皆知的「純理性的祈禱」或「心禱」,特別有益:
「主耶穌基督,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
在聖山,「心禱」常被採用,因為,這是唯一,也是最容易讓我們專注於「靈魂之眼」的文句。
我們將「心禱」潛入心中,專注於「靈魂之眼」,一心不亂,確保自己不被其他事物、善惡、念頭所分心,
而只讓上帝充滿心中。


「心禱」的實修,應時時刻刻與上帝的恩典同在,它具有完整的知識,是聖徒們在著作中詳細描繪的神聖藝術,
也收錄於教父學著作的合輯「Philokalia」當中。


「心禱」助益人類,使人類歡欣,然而,在進行祈禱的同時,也必須遵循基督與教會的神聖誡命,
這樣,才能體驗到神聖恩典,開始淺嘗與上帝合一的甜蜜,
聖經有言「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詩篇34:8)。
對正教會而言,上帝不是一個可供思考、討論、閱讀的概念,而是一個「位格」,
因此, 我們可以進入活生生的、個人的合一。
這是一件活的事物,從祂身上,我們可以汲取經驗。


然後,我們就會明白,成為正教徒,有基督在我們體內,是多麼偉大而無以言表的喜悅。

日復一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掛礙,
「心禱」的實修,大大幫助了基督徒的生活,使我們擁有至少幾分鐘的寂靜,讓自己沈浸在祈禱當中。


的確,當圓滿了謙卑與愛之後,一切的勞動與責任都被導向上帝,
因為,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天人合一 ( θέωσις-theosis -聖化 ),然而,此時,祈禱還是必要的。


在 一個安靜的房間(或許先閱讀一些靈性著作,或是在聖像前點一盞小油燈或燃香),盡量遠離噪音與活動,
讓所有思慮沈澱,藉著唸誦:「主耶穌基督,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使「靈魂之眼」沈入心中。
從上帝的寂靜中,心靈汲取了多少平安與力量啊!
這種平安與力量,讓人常保和平,卸下緊張、壓力,使元氣飽滿和 諧的集中在一起!


在別處,有些人,用許多人為的方法,尋找心靈的寧靜,這些都是魔鬼式的迷思,就像所謂的東方(亞洲)宗教那樣。
他們試著用一些外在的活動、冥想找回和平,來達到心靈與身體的平衡。
人類演著獨腳戲,試著讓自己遺忘各種物質世界的顧慮,卻從未與上帝有任何對話,以「人類中心論」作為收場。
我想,這種錯誤的方式,無法獲致成功。



*請參閱「名詞注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基督徒 的頭像
    基督徒

    基督徒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