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就是愛
主 耶穌基督 上帝之子 憐憫我罪人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X
奧利振,以及與他類似的所有理性主義者,
都無法了解要接受或是拒絕上帝的恩典,完全靠這些理性的動物來決定;
上帝,就像 太陽一樣,無論是好人或壞人,都不會停止在照耀光芒在他們身上;
然而理性的動物,卻完全擁有接納或拒絕這種恩典與愛的自由。
而上帝在其真 正的愛裡頭,不會強迫祂的受造物一定要接納祂,而絕對會尊重他們的自由抉擇。32
祂不會收回祂的恩典與愛,
但是這些理性動物對這不止息的恩典與愛的態度卻是決定他們身處天堂或地獄的關鍵。
愛上帝的人會因祂而感 到喜樂,恨祂的人因為被迫要在祂的臨在之下生存而感到痛苦不堪,
如果有人想要逃離上帝無所不在的愛,他們將無處可去。
身處天堂或地獄,就取決於我們要如何接受上帝的愛。
我們要以愛作為愛的回報,或是以恨回報祂的愛?
這是決定性的差異,而 差異的取決完全在我們身上,
在我們的自由、
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自由抉擇、
在未受我們精神或肉體、外在條件或內在狀況影響的、完全自由的態度上,
因為這不是一件外在的行為,而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態度;
並非取決於罪,而是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罪,就像稅吏與法利賽人,
還 有跟耶穌一起被釘十架的兩個搶匪的故事。
這自由,這抉擇,我們對創造者所具備 的內在態度,就是我們永恆人格的核心,
在我們性格的最深處,形塑出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這是我們永遠的面貌—光明或黑暗,充滿愛意或憎恨。

不,我的弟兄們,很遺憾的是,天堂或地獄不是讓上帝來決定的。
如果是的話,那我們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因為沒有必要懼怕愛。
但是就因為這並非取決於上帝,卻是完全取決於我們本身,這就是整個悲劇的所在。
上帝要我們成為祂的形象,永遠自由,祂完全尊重我們,而這就是愛,
沒有尊重,我們不配提到愛。
我們身為人類是因為我們都是自由的,
如果我們不自由,我們將會是聰明的畜牲,而不是人,
上帝絕不會收回這個 自由的贈禮,它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意思是我們永遠可以決定我們想要對上帝抱持的態度,看是把祂當成敵人或是朋友,
不論如何在我們最深處的自我都不會有所改變。
在此世中,我們的生命、性格還有信仰總會經歷若干輕重不等的變動,
但是所有這些變動,只是我們最深處的自我隨著 時間變化而產生的不同表達,
這個最深處的自我是永恆的,程度是無法形容的亙古持久,這就是為什麼天堂和地獄也是永恆的。
我們真正的面貌並無改變。
我們的世俗性格和生命歷史會依照許多膚淺並「隨死亡消逝」的事物變化,
但是我們真正的個性並不膚淺,也不會受到不斷變動隨即又消逝的事物影響,
這是我們的真實自我,到我們躺在墳墓裡安眠的時候,它都還是緊緊隨我們,
而也將會是在復活來臨時我們真正的面容,這是永恆不變的。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IX
這是泛希臘化思想在基督教中取得的勝利。
身為希臘學者的奧利振,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上帝是必然性指派的法官,祂必得懲 罰、必得報復、必得遣人到地獄去。
地獄是上帝的受造物之一,這是公義所需要的懲罰,
這種公義的懲罰是一種必然性,上帝必須臣服於它。
上 帝不准寬恕,有一種更崇高的力量,一個叫做必然性的力量,禁止祂採取無條件的愛。

然而奧利振也是一個基督徒,他了然於心的是上帝充滿著愛,
所以怎麼可能去承認一位充滿愛的神,卻讓人們陷入永恆的折磨中呢?
如 果上帝是地獄產生的原因,那麼一定有阻止的辦法,
否則我們就無法認同上帝是既良善又充滿愛意的。
關於上帝被一個更崇高、非人的力量或神祈 當成使用工具的律法概念,
會在邏輯上導向 apokatastasis的結果,
就是「所有事物,所有地獄造成的毀滅都將復歸於好」,否則我們就得承認上帝是殘酷的。

希臘的異教思想無法理解地獄的起因並非來自上帝,而是祂的邏輯性受造物。
如果上帝被必然性所掌控,祂就不算真正自由,那祂的受造物又如何能自由?
上帝不能把祂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賦予他人吧。
再說,希臘異教思想無法想像有無私的愛這回事,
然而自由,是上帝可 以給予祂的受造物最崇高的禮物,因為自由使這邏輯性的受造物像上帝一樣。
這對信奉異教的希臘人而言,這是無法想像的贈與。
他們無法想像一 個受造物可以對全能的上帝說:「不」。
如果上帝是全能的,受造物就不能對祂說不。
所以如果上帝給予人類祂的恩典,人類是不可以拒絕的,否則上帝就不算全能的了。
如果我們承認上帝是全能的,那麼祂的恩典必須是沒有拒絕餘地的。
人類無法避開它。
意思是說被剝奪上帝恩典 的人是因為上帝不曾給予恩典給他們,
所以失去上帝的恩典,就是屬靈上永恆的死亡。
換句話說,地獄存在與否, 完全看上帝要不要讓它出現。
上帝剝奪那些人受贈恩典的賜予,藉此懲罰他們,
所以對於那些受譴責的人,上帝就是造成永恆屬靈之死的原因。
毀 滅是上帝的行為, 是出於上帝公義的行為,是出於必然或殘酷的行為。
結果,奧利振認為如果我們能持續好好當我們的基督徒,持續我們認為上帝是真正良善的信念,
我 們就得不理會聖經上怎麼記載,也不論教會相信的是什麼,
而去相信地獄不是永遠存在的,它總會有一天消失。
這實在是種毀滅性的、完全按照邏 輯推演出來的結論:
如果上帝是地獄存在的原因,地獄一定會終結,否則上帝就是邪惡的神。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VIII
這種異教思想,以形式各異的異端邪說混雜在基督教教導中。
西方所發生的狀況也就是如此。
他們不再去區分上帝與祂的受造物,反而去分別靈魂與物 質。30
他們開始把人類的靈魂當成本質上永恆的事物來思考,不再認為人死後應該是在上帝懷裡休眠的狀態,
卻想像成人類的真實生命,31
這樣死者的復活不僅平淡無奇,連有無復活這件事現在都值得懷疑。
正教所有筵席的高潮,我主復活的盛筵,現在地位跌落至第二位,
因為對於西 方基督徒而言他們很難再去理解對這聖禮的需求,
這種反應就像雅典人當初聽到使徒保羅講道時一樣。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認為上帝受此必然性的支配,
被這全然充斥人類邏輯的理性主義式必然所支配。
他們宣稱神無法接觸較低下的存有,像是人類,
因 為他們具備的理性與哲學性觀念不允許這種事發生,這種信念後來造成了靜修者的爭端;
其實本來在奧古斯丁聲明,與摩西對話的並非上帝而是天使的時候,這種思想就已經 生根發芽。

我們應當要理解的是,後來所謂上帝公義的律法觀,
就是在這種連神都要遵守的必然性其思想 背景的影響下所產生出來的。
上帝必須懲罰人的不順從。
一個更崇高的必然性要求以牙還牙,即使上帝原本滿懷善意與愛,卻不能表現愛的行為,
祂 被迫必須做出與自己的愛相反的行為;
所以為了拯救人類,祂唯一能做的,就是懲罰祂的兒子,好來代替人類,這樣必然性才會滿意。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VII
現在我要請各位關注這個重要議題—以色列和異教信仰之間的決定性差異在哪裡?
以色列信仰上帝。
異教信仰創造。
意思是說,在異教觀點下,創造是被神格化的。
對於異教徒來說,上帝和創造是一體,上帝是非個人的表徵, 是許多神當中被賦予人性的一個。

以色列(每當我們提到以色列,我們指的是真正的以色列,是亞伯拉罕真正的屬靈子孫,
是擁有上帝賜予祂的選民真實信念的這一群人,而 不是已經放棄這信念的人。
亞伯拉罕真正的子孫是基督的教會,而不是指那些族裔上的子孫—猶太民族),
它知道上帝與創造是兩樣徹底不同的存 有。
上帝是自有的、個人的、永恆的、不朽的,是生命,也是生命的源頭;
是存在,也是存在的源頭;
上帝是唯一真實的存有:自有、存 有、唯一的存有;
這就是希臘文冠詞'O的意思。25

相反地,創造不是自存的,它完全必須倚賴上帝的意旨,而唯有上帝要它存在,它才能夠存在。
它既不是永恆,也不具備存有,它是從虛無 中被創造出來的。26
光靠它本身是不具備存有的力量的;
它被上帝的大能維繫在存有之中,一旦上帝愛的大能有止息的一天,
創造和 其他所有受造物,無論有無智性,有無理性,都將消失在虛無之中。
我們知道上帝對祂受造物的愛是恆久不變的,我們知道祂絕不會讓我們墮入虛無之中,
因為祂自虛無中創造了我們。
這是我們的希望,而上帝會承諾祂 的應許。
身為受造物的我們,包括天使與人類,都在這永恆之下活著,
不是因為我們本身擁有永恆的力量,而是這是愛我們的上帝之意旨。
如果憑藉我們自己,那我 們不算什麼。
在我們的本性裡,連一點點的生命能量以及存有的力道都沒有。
我們會擁有這些,完完全全是從上帝來的;我們所有的都來自上帝,沒有什麼是我們自 己的。
我們是地上的塵土,當我們忘記這件事的時候,上帝會以祂的慈悲准許我們回歸我們的本質,
好讓我們保持謙遜,並對我們的微不足道抱持徹底的了解。27
聖達瑪森˙若望(Saint John Damascene)曾在某處提到:「上帝能做祂想做的任何事,
但是祂並未去做祂可以做的一切事—因為祂可以毀滅受造物,但祂並未降下這樣的意旨。」28
在大聖 事禮典(Great Euchologion)(威尼斯,1862)這本指導教會聖事的重要書籍中,我們讀到以下字句:
「上帝 啊,檷最為崇高而又偉大,惟獨檷永恆不朽。」
[晚禱集第七首禱詞p. 15]
「惟獨檷本是給予生命的... 惟獨不朽者。」
[平信徒的喪禮輓歌,第五號聖頌p. 410]
「檷是惟獨不朽者。」 [p. 410]
「唯一 因祂的神性而不朽的主」
[平信徒的喪禮輓歌,第一號聖頌p. 471]
這就是以色列的信念。
那麼異教 教義又是什麼?異教是失去與上帝的聯繫所產生的後果,
潛藏在人性中的許多罪惡讓人無法接受神聖的光芒,也無法再與永生上帝合而為一,
導致人們把日 常生活所見之受造物當成神來崇拜。
異 教觀點認為創造是自有而永恆的一種存有,一直存活至今,以後會永遠存續至未來。
在異教觀點裡面神也是受造物的一部份,神並未從虛無中創造受造物,只是組合 存在的素材而已。
素材會產生不同的形式,形式進入存有又旋即消失,但是素材永存。
天使、惡魔與人類的靈魂都是真神,他們也許以不同的素材成形,然而他們依 舊比形式更高一等。
在一連串素材的存有中他們可能以不同的素材形式存在,但是他們依舊維持精神性。
所以在異教思想中我們觀察到兩大特徵:
一是賦予神格在所有受造物中,也就表示受造物是永恆不朽又自有自存的;
二是在精神與物質上的絕對分野,一定是其中一個地位高於另外一個。
異教思想其實就是人文主義。
在異教思想中,人就是神,因為他的不朽來自本性。
所以這就是為何異教思想永遠自大。
它根本是自戀、是自我崇拜。
希臘諸神不都擁有人的特性?人的靈魂被認為是他真正的存有,因其本性而永恆不朽。
所以我們看到了在異教思想中,魔鬼是如何成功地創造出 一種人就是神的普世信念,所以人就不需要神了。
所以在希臘,傲慢自大如此興盛,而謙遜態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就在此。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倫理學(The Nichomachean Ethics)這部作品中寫下以下的句子:
「對於冒犯不加以反擊,明顯地代表一個卑下又具奴性的人。」
凡是被魔鬼欺騙,以至於相信自己的靈魂可以因其本性而不朽的人,永遠沒辦法保持謙遜的態度並信仰上帝,
因為他根本不需要上帝,他自己就是上帝。
這是他所犯的錯誤讓他產生這樣的信念。
教父們一開始就體認到這麼愚昧的錯誤可能造成的危機,所以他們警告基督徒,
一如聖愛任紐所言:「宣稱人類靈魂自然而然具備其不朽的特性,是來自魔鬼的教導。」(使徒教義的實證 III, 20. 1)
我們在以下諸位的作品中皆發現相同的說法:
聖游斯丁(與崔弗對話6. 1-2)、安提阿主教提阿非羅(致奧吐裡加斯書2. 97),以及塔提安(Tatian)(致希臘人書13)。
聖游斯丁 解釋到,無神論主要架構於人類靈魂在本性上的永恆不朽,
他是這麼說的:「有一部份人,認為靈魂無形而不朽的,
相信即使他們犯了罪,也不致遭遇懲罰 (既然靈魂無形體因而也就不會擁有感官知覺),
因而這樣的靈魂在任何一方面也都不會需要上帝。」(與崔弗對話1)
所謂異教思想就是忽視真正的神。
錯誤的認知導致異教徒相信神創造出來的受造物本身是神聖的,本身就是神。
然而這位神卻是自然,是非人的,是一股盲目的力量,凌駕所有個人神祈之上,是為必然性(anagkhç)。
實際上,這個必然性就是人類理性的投射,一如統治世界的數學原理,這是理性主義凌駕自然之上的投射。
這個理性主義的必然性是異教徒真實的、至高無上的盲目神祇。
異教神也屬於這世界的一部份,而他們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不朽的本性就是他們的本質。
在這種異教的意識形態下,人類等同於神,因為對異教徒而言人真正就只有他靈魂的這部份而已,29
而他們相信人類的靈魂,既然屬於宇宙本質的一部份,所以其本身即為不朽,自有自存。
所以人也是神,是所有事物的度量。
但是這些神不是自由的。他們被非人的必然性所掌控。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VI
我希望各位現在已經能了解,上帝是如何被西方神學中傷毀謗的。
奧古斯丁, 安塞姆(Anselm)、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跟他們的徒子孫,
都為這個「神學上的」誣衊盡了一份力,
不論教皇黨人或是新教徒,他們都為西方神學締造了主要的架構。
當然啦,這些個神學家不可能明度張膽地說上帝是個邪惡或暴躁的存有,
而比較寧願採取相信上帝是被一種超乎一切的力量所束縛,
被一種出於陰鬱又難以撫平的必然性所掌控,就像掌控了異教神的那種力量一樣,
這種必然性迫使祂不得不以怨報怨,對於違背祂意旨的邪惡,絲毫不給予寬恕的機會,
除非獻給祂一項無可比擬的賠 償,否則祂不會滿意。

現在我們揭開了基督教受到異教與希臘化影響的重大問題。
異教思想其實是所有異端的基礎。
在東方,異教的力量相當巨大,因為東方恰巧是所有哲學與宗教思潮的交會點。
但一如我們在聖經裡頭讀到的:「罪在哪裡增多, 恩典就更加增多了。」
所以哪裡有異端,正教也就在哪裡蓬勃發展。
儘管飽受世俗世界的迫害,正教依舊昂然直立。

相反地在西方,承自希臘的異教思想,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完全不受一點異端的批判。
希坡城主教奧古斯丁以拉丁文口述的浩繁卷佚,就是一個重要管道。
當時住在西方的聖若望˙迦賢努(Saint John Cassian)明察潛藏在奧古斯丁教誨中的穿腸毒藥,起而與之力抗。
但鑒於奧古斯丁的書籍以拉丁文寫就的事實,內容又冗長無比,教父們在閱讀上力有未逮,
所以這些作品沒有遭到如奧利振(Origen)的 作品一樣被東方譴責的命運,
以至於造成西方思想與神學大受其影響的後果。
當時在西方,希臘語的知識已漸漸流失,
奧古斯丁的書是上古時期唯一以大家看得懂的 語言所寫成的,
所以西方便接納了其實在多方面都是異教體質的基督教思想。
羅馬的教權以君王統治型態發展,根本不容許對此事態進行合理的反饋,
所以西方就淹沒在富含人文主義的異教思想中,至今依然。24

所以一邊是東方的我們,以希臘文說寫,以純正以色列思想和神聖統緒堅守擔任新以色列的角色;
而在另一邊的西方,遺忘了希臘語,切除自己與東方行省的關係,
繼承了異教希臘思想及其精神,還有冒牌的基督教訓誨摻雜其中。

實際上, 正教與西方基督教的對立,就是以色列與希臘對立的延伸。
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早期的教父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在屬靈上真正的子孫,
而教會將自身視為新以色列,
正教信徒則無論是希臘人、俄羅斯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 人、羅馬尼亞人,
通通以拿但業的精神自居,都是真正的以色列人,上帝的子民。
就在東方基督教的意志益發堅定之際,西方卻越來越像人文主義的希臘與羅馬孕育出來的幼童。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V
所以以聖經裡面的語言來說,「公義的」指的就是良善與充滿愛意的。
舊約裡提到義人的時候,意思不是說他們都是稱職的法官,而是指他們都是仁慈而愛上帝的人。

當我們說上帝是公義的,我們也不是在講祂是個好法官,
知道如何根據人類犯行的輕重公平施予刑罰,其實意義正好相反。
這個意思是祂仁慈、滿懷愛心、寬恕一切罪過與違逆。
祂想盡一切辦法救我們,而且從不以惡制惡。22

在慕善集(Philokalia)第一冊中,聖安多尼(Saint Anthony)寫了一篇很了不起的文章,
在此我一定要讀給各位聽聽:
神是良善的、不帶有偏見的、永恆不變的。
現在認為聲明上帝不會改變既合理又真實的人,可能會理直氣壯地問道:
那麼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就能說是上帝會為了好人而高興,並降下慈悲給予顯榮祂的人,
而厭棄邪惡的人,並且對罪人發怒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說上帝既沒有高興,也沒有憤怒,
因為滿心歡喜或是被觸怒都屬於情慾的範疇;
祂也不會被榮耀祂的人獻上的祭品所收買,因為這樣就表示祂會因為喜悅而動搖。
說上帝因為人類的行為喜悅或是發怒是不正確的。
祂是良善的, 而祂只給予祝福,卻從未造成傷害。
祂永遠維持一致。
另一方面,我們人類只要藉由仿效上帝就能維持良善,這樣我們便與上帝結合在一起。
但是一旦我們變得邪惡了,我們就遠離了祂。
如果我們遵循聖潔的生活方式我們便依附著祂;
可是一旦成為邪惡後我們等於把神變成我們的敵人。
倒不是祂毫不轉圜地對我們發怒,而是我們本身的罪惡阻擋上帝在我們內心光芒繼續閃耀,
這樣我們就暴露在折磨我們的惡魔眼下。
如果經由愛的祈禱與善行,我們便能從罪惡中被釋放出來,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說服了上帝並改變了祂,
而是藉由我們的行動以及轉而面對神性,讓我們得以醫治自己的邪惡,而再次享有上帝的良善。
因此要說上帝厭棄惡人,就像在說太陽必須隱藏自己的行蹤,以免被盲眼人發現一樣。23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IV
關於上帝公義的這種異教觀點,認為必須以無限 的犧牲才能得到平息怒火之效,
無疑將上帝轉變為我們真正的敵人,以及我們所有不幸的根源。

再者,這種公義一點也不公平,因為竟然要求絲毫毋需為此罪過負責的人賠償損失,
但是犯過的人卻是他們的祖先4。
換句話說,西方人稱為公義的,應該改口叫做極端的怨恨與復仇。
在這個精神分裂的念頭中,神殺了神,只為了滿足上帝所謂的公義,
甚至連基督的愛與犧牲都失去了應有的重要性和理由。
難道這種 公義的觀點與上帝欲彰顯給我們的公義有任何關聯嗎?
在舊新約裡出現的「上帝公義」這個詞語指的是這個意思嗎?

也許一開始為公義這個名詞所做的解釋就不對。
聖經裡的公義,被翻成希臘文DIKAIWSUNH。
其實不只是翻譯錯誤,加上這個字眼源自異教徒、人文主義的希臘文明,
因此它帶有人性的觀點,很容易引發錯誤的理解。
首 先,DIKAIWSUNH這個詞語讓人馬上聯想到平等的分配,也是它被翻譯後表現出均衡意義的原因。
在人類社會中,好人受到獎賞,壞人受到懲罰,一切公平行事,
這就是人類的公義,是法庭上行使的公義。

那麼上帝的公義又如何呢?
DIKAIWSUNH、「公義」這個詞,是譯自希伯來語的tsedaka。
這個詞指的是「神聖的威能,得以實現人類的救贖」。
與另外一個希伯來語詞 「hesed慈悲」意義平行,幾乎到了同義詞的地步,
這個詞語有「同情」、「愛」的意思。
與之同義的還有另一個詞emeth,意味「忠誠」與「真理」。
各位現在看到了,與平時我們對「公義」這個詞語的理解相比,
現在我們得到完全是另外一種層面的意義。5
這就是教會理解上帝公義的方式。
這就是教父們所給予的教導。
敘利亞的聖以撒(Saint Isaac the Syrian)說:
「當你們讀著聖經裡面提到付給工人的工錢那一篇時,怎能去稱上帝為公義呢?」
「『朋友,我並沒有虧待你。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是我的主意。還是因為我仁慈你就嫉妒呢?』」
「當人讀到聖經上說的,那位浪費錢財在放縱生活上的浪蕩子,悔罪回家的時候,
父親跑過去抱著他的頸項,給了他管理家產的權柄時,他怎能稱神是公義的?
但是說這故事的不是別人,卻是上帝唯一的兒子,免得我們不相信這件事,
現在祂為上帝做了見證,這就是上帝的公義,當我們身為罪人時,基督便為了我們而死!」6

所以我們知道了上帝不僅僅是公義的,不僅只是人類的這個詞語 所能表達的意義,
同時我們還看到了祂的公義指的就是祂的良善與愛,但卻是用一種完全不公義的方式給予我們,
意思是說,上帝總是不要求回報而把一切賜予我們,
而我們這些接受的對象,就是一群不配的人。

所以聖以撒這麼教導我們:「不要稱呼上帝是公義的,因為祂的公義不是表現在與你們有關的事物上。
如果大衛王稱祂為公義正直,祂的兒子則向我們顯示祂也良善慈悲,
祂說:「祂對邪惡與褻瀆而言也是良善的。」7
對於那些 忽略祂、違背祂、棄祂於不顧的人,上帝還是以良善、充滿愛意與慈悲對待他們。8
祂從未以惡制惡,採取報復的手段。9
祂的懲罰就是只要在這一世還有改正、療癒的可能,祂就以愛做為修正的手段,10
這些也決不會延伸到永恆。
祂創造的每件事都是好的。11
對於藉由謙遜的態度,得到與神相似外貌的基督徒,野獸會認他為主。
它們靠近他,不但不害怕還滿懷喜悅,滿懷感激與愛臣服於他。
它們搖晃頭部,舔他的手,以感恩之心服侍他。
這野性的獸類知道他們的主與上帝並不邪惡,也不心懷報復,而是充滿愛意。
當我們墮落時,祂保護、拯救我們。
恆常出現的邪惡與上帝無關,它來自祂自由、具邏輯性的受造物所產生的意志當中,
而祂對這意志將予以尊重。12

死亡不是上帝用來打擊我們的工具。13
我們是因為自己的違逆而陷入此苦當中。
神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神。
我們違逆神的意旨,所以我們關上了通往祂給予生命恩典之門。14
聖巴西略說:「因為只要他離生命有多麼遠,他離死亡就有多麼近。」15
「上帝並未創造死亡,是我們招惹死亡上身。」
「然而祂並未阻止死亡的發生…所以祂不會讓這衰弱永遠留在我們體內。」16
聖愛任紐這麼解釋:「遠離上帝的結果就是死,遠離光就得到黑暗…而不是光帶給人們眼盲的懲罰。」17
「死亡,」號稱「聽告解神父」的聖馬克西母(Saint Maximus the Confessor)這麼說:
「主要就是遠離上帝,不可避免隨之而來就是肉體上的死亡。
生命取決於那位說:『我就是生命』的。18
而為何死亡臨到全體人類頭上呢?
為何那些並未與亞當一起犯罪的,也要跟亞當一樣地死去呢?
來自西奈的聖亞他拿修(Saint Anastasius the Sinaite)做出如下的解釋:
「我們繼承了亞當的詛咒,並不是說我們與亞當一起犯罪,違背了神聖的誡命,所以才受到了懲罰,
而是因為亞當變成必死的 人,而他把這罪傳給他的子孫。
我們成為必死,是因為我們從必死而生。」19
聖國瑞˙巴拉馬(Saint Gregory Palamas)提出這一點:
「[上帝]並未向亞當說:『回到你所出的地方去。』
祂說的是:『你既然是塵土,就要歸回塵土。』
祂沒說:『若你吃了它,就去死吧!』
祂說的是:『你吃的時候,你必要死。』
之後祂也並沒有說:『現在就歸回塵土!』
而是:『你就要歸回』是以一種預先警告的口氣,
公正地准許,並不加以阻撓未來會發生的事。20
我們了解死亡並不是在上帝的命令之下出現的,
而是亞當切斷自己與生命的聯繫之下的後果,是他的忤逆所造成;而上帝只是出於好意警告他。
安提阿的提阿非羅(Theophilus of Antic)說:「知識之樹是好的,它的果實也是好的,
並非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說在那裡面包藏著死亡,
事實上死亡在卻是忤逆裡面,在那果實裡只有知識, 而只要能運用得宜,知識是有益的。」21
教父們教導我們禁止吃知識之樹的果實,並不是一項絕對的命令,卻是暫時的要求。
亞當在精神上還算是處於強褓期,對於嬰兒來說沒有任何食物對他有益,有些甚至會要了他的命,
但是同樣的食物成人吃了卻能促進他的健康。
知識之樹是上帝為了人類而種植的,不但有益而且是滋養的。
可是那是固體食物,當時的亞當還只能以奶水進食而已。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III
西方人時 時提到「良善的神」(在法文裡,提到上帝時,幾乎是根本直接使用這個詞語bon dieu)。
然而位於西方的歐洲和美國,卻從未曾相信這樣一位良善的神存在。

與之相反地是,他們之所以稱上帝為好,
就像希臘人把禍害與天花的詛咒稱為 EULOGIA一樣,
意思是一種祝福,一件恩賜,目的是要施加力量將之驅散。
在相同的心理下,
黑海被稱作Eu xeinoV PontoV —好客之海—雖然事實上那是一座變幻莫測令人心生畏懼的海域。
在西方人的內心深處,其實是把上帝看成一個邪惡的審判官,
只要我們犯的任何過錯中,對祂的律法有一點點冒犯,都會被祂記恨在心。

以這種司法的角度來審視上帝,根本是對上帝公義的極大扭曲,說穿了就是人類神學激情的投射。
就像回到過去的異教時代中,傾向把神人性化,把人神格化的步驟一樣。
當人類不被當回事兒時,自然感到困惑、憤怒,並將其視為奇恥大辱,
認為唯有以犯罪或抗爭進行的報復手段,才能消除這種屈辱感。
在名為「基督」的社群中,這種對公義世俗而狂熱的觀點,佔據了廣大居民的內心盤桓不去。

西方基督教也用同樣的觀點來思索上帝的公義:這無限偉大的存有,竟然就這樣被亞當的不忠羞辱了,
所以祂決定讓亞當的不忠之罪延伸到他的後代子孫去,
所以大家 都因為自己沒有犯的罪行而被宣判死刑。
對西方人而言,上帝的公義簡直就像冤冤相報的家族世仇一樣:不只是那個侮辱了你的人該死,
他全家也都該死。
而悲哀的是人類的這個困境根本解決無望,
因為不可能有人平息得了上帝被侮辱的尊嚴,即使把歷史上的全體人類都拿來做為祭獻的犧牲也沒用。
要挽回上帝的尊嚴,唯有讓祂去懲罰某位與祂具有相同尊嚴的人,
所以為了挽回上帝的尊嚴並拯救人類,唯一的解決辦法,就在祂道成肉身的兒子身上。
所以一位擁有神般尊嚴的人犧牲以後, 上帝的榮耀就恢復了。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iver of fire 火焰之河

亞歷山大 ˙卡洛邁偌作
發表於1980年正教研討會
由聖耐克達里奧斯美國正教會主辦
華盛頓,西雅圖

對於以下問題的回應:

(1) 上帝真的良善嗎?(2)上帝是否創造了地獄?

II
但是魔鬼 毀謗上帝所使用的手段是什麼?
為了說服人類, 他又是使用何種工具,只為了腐蝕人類的思想?
他用的就 是「神學」。
首先他在神學裡導入一點點更改, 一旦這一點改變被接受,他又努力去增加越來越多的內容,
以至於原來的基督教是什麼樣子都認不出來了。
這就是我們知道的「西方神學」。

你是否曾試圖明確指出西方神學的主要特色?
嘿,它的特色就是,認為上帝是所有邪惡的來源。
什麼是邪 惡?
難道不是對身為生命之源的上帝加以疏遠嗎?1
這難道不是死亡嗎?
西方神學家怎麼教育死亡的?
所有羅馬公教和大部份的更正教認為死是上帝給予人類的懲罰。
上帝認為所有的人類都該為了亞當當年犯的罪承擔死亡的後果,
所以將死亡的命運給予人類,也就等於是把人從自已身上切割開來,
把祂給予生命的大能從人類剝奪掉了,
所以到頭來用某種屬靈上困乏,先在精神上殺了他們,之後毀滅他們的肉體。
奧古斯丁(Augustine)在提到創世紀的這一段章節:
「如果你吃了這果實,你就會死」時,把意思詮釋成:「如果你吃這樹上的果子,我會殺了你!」

有些更正教信徒認為死亡不是一種懲罰的形式,而是一件自然的現象。
但是所有的自然事物難道不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嗎?
所以對這兩派人馬而言,上帝就是死亡的真正原因。

這不僅僅代表身體的死亡而已,同樣真實的還有靈魂的死亡。
西方神學家不是相信地獄(人類屬靈的永恆死亡)就是上帝降下的懲罰嗎?
他們不是認為魔鬼就像上帝的執行官,要來為人類提供永遠的刑罰嗎?
西方的 「上帝」,是一個被觸犯、憤怒的神。
祂對人的不服從,充滿狂怒的情緒,在祂毀滅的慾望下,
祂要折磨所有的人類到永遠,只因他們的罪過。
除非祂從哪裡 得到無限的滿足,以平息祂受到冒犯的自尊。

西方對於救贖的教義是什麼?
難道不是神殺了神,就只為了滿足祂的驕傲,而讓西方神學家委 婉稱作「公義」的事嗎?
不是因為這無限的滿足,祂便紆尊降貴地接納了我們的救贖嗎?
什麼是西 方神學裡的救贖?
不就是從上帝的暴怒裡逃過一劫的救贖嗎?2

現在各位有沒有發現,西方神學這樣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危險和敵人,
就是我們的造物主—上帝?
對西方人來說的救贖,就是從上帝的手裡逃過一劫?

誰能夠愛這樣的神啊?我們怎能去信仰我們憎恨的某人哪?
信仰,在其深刻的本質當中就是愛的產物,
因此在我們內心深處,絕對會希望威脅我們的人根本不要存在,
尤其當那威脅還要綿延萬代時。

即使還是有方法能夠逃過這全知全能的邪惡存有(殺死祂的兒子而饒我們一命)發出的永恆震怒,
最好這個存有還是不要存在。
這就是西方人在邏輯上,其內心所得出的結論,
因為有了這麼個殘酷的上帝,即使是永恆的天堂都讓人十分厭惡。
因此無神論誕生了,西方之所以成為孕育它的搖籃,原因也在此。
無神論直到西方神學被引介來到東方時才被東方基督教所知,而其恰恰為西方神學的必然結果。3
無神論否認有一個邪惡的上帝存在。
人會變成無神論者,是為了要免於受到上帝懲罰,所以把頭藏起來順便閉上眼睛,就像鴕鳥一樣。
各位,無神論就是否定羅馬天主教與更正教的神。
無神論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真正的敵人是篡改訊息、扭曲變形的「基督教」。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人合一」的體驗

「天人合一*」的體驗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光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到光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光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到光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節錄自 上帝以無形的光出現


上帝就是光,祂能超越所有的光,因為祂照亮我們;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Vision from St. Symeon till today

Fr. Jonah(李亮)
(orthodox church of Taiwan)

今日講題為:如光一般的上帝,
其理論傳承從號稱新神學家的St. Symeon,一脈相承至當今的Fr. Sophrony。


神聖之光使我們得以神化

完美是無盡的(ατελής η τελειότης)
因為它的起點就是盡頭。
那麼盡頭又是如何?
正如Gregory the Theologian (nazianzen) 所說:

「對於凡是渴求的
啟發即為盡頭
而這神聖之光
即為所有冥思的終點。」

正如我們所見,對 Gregory Nazianzen與Symeon而言,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Vision from St. Symeon till today

Fr. Jonah(李亮)
(orthodox church of Taiwan)

今日講題為:如光一般的上帝,
其理論傳承從號稱新神學家的St. Symeon,一脈相承至當今的Fr. Sophrony。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

天主神光-榮福直觀:從聖西默盎到今日
God as Light-Vision from St. Symeon till today

Fr. Jonah(李亮)
(orthodox church of Taiwan)

今日講題為:如光一般的上帝,
其理論傳承從號稱新神學家的St. Symeon,一脈相承至當今的Fr. Sophrony。


一千年前的號稱新神學家的St. Symeon (西默盎新的神學家 (949~1022) 東正教聖徒,
他的著作有詩詞及關於經歷神的書籍。
Symeon的教條和詩歌不僅強調可能性,而且是必須性的,每個人皆可有體驗神的經歷),
與St. Gregory Palamas (1296~1359 正教聖徒,帖撒羅尼迦主教,是位超群绝倫的神學家,名著有關於上帝的神能),
St. Seraphim of Sarov (1795~1833,正教聖徒、修士神父、靈修教師及行神蹟者) ,
還有今日的Fr. Sophrony (Sophrony神父(Sakharov) 1896~1993,正教神父及靈修作家。
他的著作有關於心禱及經歷上帝)、
Fr. Porphyrios (1906-1991,修士神父、靈修教師及行神蹟者)、
舊約裡西奈山上的摩西等,
像這樣的許多例子都曾經表達出上帝的真實性,表達了使徒親眼所見與親身體驗:上帝就是光。

在本文中我嘗試讓各位了解,過去有一些人曾經擁有過的神聖光芒之體驗與印象,
也會提出相關神學上的梗概供各位參考。
請諒解我會引述各使徒的說法作為主軸, 分量多過於分析和解釋,
而我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親炙正教教會中曾出現過的偉大教父的作法,
提供本地學員神學思維的直接途徑。
此外有一點我必須要指出,就是教會的神學和哲學是不一樣的,
這並非來自某些神學家經由智性思考而產生的結果,
也不是利用邏輯和科學思維去詮釋聖經、上帝等的正典,作為基礎而形成的理論。
這是一種體驗沒錯,是一種個人和上帝面對面的直接的接觸。
教會並不會創造與上帝有關的理論,只會解釋它所知道的事,而且是以直接的體驗來對我們解釋。
以此觀點來看,有一件事我感到十分難為情的事,至今我尚未擁有任何相關的體驗(我指的是神光),
但是我卻要在此放膽引藉這個主題給大家,理由是基於我對本地人們的關愛。
我希望在未來,藉由各位的祈禱,我和更多人可以寫下關於該主題更有系統的文章。

我們從St. Symeon的體驗開始:

這一定是來自不可見的上帝。
無論何時誰見到祂的顯現,他總是會見到光。
雖說一方面他會對自己眼見感到無比驚訝, 另一方面他卻沒辦法立刻明白出現在眼前的是誰。
他怎能夠明白呢?
因為根本連眼皮都睜不開,直視這宏偉的景象。
帶著懼怕一邊發抖,勉強站穩腳步,完全明白此刻某人已出現在他眼前。
如果先前有人告訴過他這樣的體驗,讓他知道見到上帝的情景,
他就會到這個人面前對他說:「我已經見到過。」
而其他人會問:「孩子,你見到了什麼?」
「是光,我的父,是如此甜美的光!這光如此強烈,我的理智根本無法負荷告訴你所需要的力量。」
當他在描述時,他的心猛烈跳動,由於眼見的事物而感到自己好像著火一般,然後他流下溫暖的眼淚,
繼續說:「那光啊,神父,出現在我眼前,我牢房裡的牆壁立刻消失了,整個世界也消失了,
我想是在祂的眼前遁逃了,而在光的圍繞下,只剩下 我單獨一人,
而父啊,我也不知道我的這副身軀還在不在那裡,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軀體的外面。
有一會兒我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而在我心裡的巨大喜樂現在就與我一道,
這博大的愛和渴望讓我感動到淚流不止,就像您現在看到的我一樣。」
其他人聽了回答道:「這是祂,孩子。」
而聽到這話以後,他再度看到祂了,而逐漸地他變得越來越純淨,越來越純淨,
於是他有了勇氣,開口問在他眼前的這一位:「我的神,這是禰嗎?」
而祂回答道「是的,我就是祂,上帝,為了你們的緣故變成人類,
看啊,就如你現在體驗的,我已經讓你、也將會使你成為神。」
("On the Mystical Life (Vol. 2)", pp. 54)

如我們所見,上帝會以一種無形的光顯現自己。

大哉問如下:我們能夠親眼見到上帝嗎?
從聖經觀點來看,如下幾節章句可供參考:
關於對眼見上帝的否定(出埃及記33:20-3, 提摩太前書6:16, 約翰福音1:18等…)。
但另一些章句卻鼓勵我們尋找上帝的面對面的機會,並應允祂會以上帝本來的樣子顯現
 (創世紀32:24-30, 出埃及記33:11 申命記34:10, 約伯記19:25-7, 約翰一書 3:2,哥林多前書13:12 等….)。

教會裡幾位偉大的神學家以自己的經驗向我們解釋,並非聖經裡有什麼矛盾,
事實上這兩點不算是互相對立,卻有互補的道理。
上帝是光的概念在約翰所寫的福音書裡特別清楚地強調(例如約翰一書1:5)。
其餘幾位教會神父提過這一點,
尤其是譽為神學家的Gregory,他在多本著作裡闡述光的術語,
尤其是以下從神學講道集中的第四十篇講詞所摘錄出來的概念最顯著:上帝就是極致的光,無法靠近…
在正教會的神學裡,自然與超自然的事物是沒有分野的。
當我們提到神蹟、提到上帝的光時,我們不會說這是一件超自然神蹟。
教會所想要區別出來的是受造與非受造。
非受造的只有上帝,世上所有的事物、生物、天使……等則都是受造的。
正教會也不創立任何解釋這些神蹟的理論,
而是去眼見非受造(神)與受造(所有非神之物)之間的互動與辯證式的關係…
關於是否我們能夠見到上帝的問題,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如下:

神學的方法:
介於本質與非受造大能之間的差異。
上帝的本質不可見,但是祂的大能是可見的。
以基督論的架構來看:上帝以肉身、神之子、基督的方式顯現祂自己
(St. Ignatius, St. Athanasius, St. John Chrysostom等提出… )。

末世論的方法:
上帝在現世是不可見的,但在天上的國便可見 (約伯記19:25-7, 約翰一書3:2, 哥林多前書13:12等記載)。
上帝可以被聖潔而神化的人所見。

以上的方法,彼此之間並不互相牴觸,事實上它們還可以作為彼此互補的說法。
在教會裡,末世(未來)已經來臨,它就在此,是「現在,但尚未到來」,
而我們都能感覺得到,儘管不能全然地感受到。
我必須指出,當那些聖徒們提及關於自己經歷到神聖之光的體驗時,並非獨立於教會的生命之外,
也就是神聖共融/ 領取聖體之外。
我們將會看到,神聖之光的景象,也就是眼見神光的體驗,與聖體有關。
領取聖體是與上帝合一最崇高的景象。
神聖的人;過著聖潔生活 的人,有時見到的不是餅與酒,而是基督榮耀的身體。
在他泊山上那已轉變形態的身體充滿著光,也是復活後顯現在使徒眼前的身體(這是根據教會裡許多聖人的體驗)。
Fr. Porphyrios曾多次告訴我,他在行聖餐禮儀時十分感動,因為他「看見」了神聖的光。
蒙福的Fr. Tychon是阿陀斯聖山上一位生活貧苦的修士,
當他在為聖餐禮進行服事的時候,他見到了光,見到基督在祂的榮光裡,被許多聖人圍繞著。
所以有好幾個小時他說不出話來,因而禮儀持續大約六小時之久。
而另一位同時代的聖人Fr. Paisios在自己的著作裡把這一段經過寫了出來。
所以非受造之光和聖體並無分別、並無對立,而是與上帝共融的程度不同而已。
若要說得更清楚,如果你是配得領受聖體的,你就會見到上帝的光,
因為你領受了祂,耶穌基督,在他泊山上以光顯現自己的基督。

以末世論的角度來看,重點依舊是在聖餐禮上。
正教會「記得」未來,天國就臨在此時,就在此地。
而在禮儀當中的每一件事(教堂建築、祭袍、聖像等)反映的就是上帝的光。

我將進一步以神學角度做出解釋之前,我要以聖徒所寫下的紀錄來展現上帝之光的體驗。
一個普通人、過著平凡的日子,平凡地幹活兒,而不是修道士,他有可能看見神聖的光嗎?
答案是有可能的。
這全靠那位不可預期的、超越所有人類理解的上帝,
何時要以光的形式來顯現給任何祂想要表達愛與自由意旨的對象。
例如上帝就曾經向保羅顯現,那時保羅正在安提阿,前往逮捕、殺害基督徒的路上。
而這次的顯現完全改變了保羅。
但就我所知,當St. Seraphim of Sarov在林子裡向上帝祈禱,
懇求上帝賜福給一位叫做Motovilov的單純年輕人,Motovilov就「見到」光,
而自己也成為了光,雖然他依然過著尋常的生活。
他結了婚,擁有一個家庭,是個好基督徒,但我不確定他是否是一位聖徒。
上帝的光也出現在監牢裡,在羅馬尼亞,向兩位想要殺掉自己同監的犯人—司祭Fr. George顯現,
改變了他們,並讓他們悔改。
有許許多多的見證,關於今昔正教世界裡尋常人獲得神光之體驗,
有的是文字記載,有的是口耳相傳的。
上帝對於祂行動的選擇是不受限制的,沒有誰能說自己配得神光之體驗,無論他是否是聖徒都無關緊要。
但是見到這光並將之保有為一生的體驗則是完全不同的。
Motovilov過的是尋常的生活,他結了婚,而我們無從得知他後來還有沒有再次的體驗。
我們也不清楚其他擁有類似經驗的人是否保留了這種體驗。
而我們知道保羅不但保留住這樣的體驗,還擴大了這光的體驗,
讓他說出基督活在自己裡面這樣的話(加拉太書 2:20)。
上帝引領我們走向懺悔,「metanoia」(希臘文)或懺悔則是第一步。
懺悔是離開黑暗走向光芒的門戶,不進去光裡面的人 (請參照約翰福音 3:20) 沒有正確地走過懺悔的大門。
因為如果他做到了,他就應該已經沐浴在光裡面。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臘原文查經班 Bible study

2011年2月10日開課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臘原文查經班 Bible study

2011年2月10日開課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臘原文查經班 Bible study

2011年2月10日開課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臘原文查經班 Bible study

2011年2月10日開課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