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生活理想與新約 對於宗教改革神學之反省

©喬治˙弗洛羅夫斯基神父著作

安貧與謙卑

貧窮並非目的,而是早期基督教裡進入修院與苦行生活的起始點。
這是聖安多尼制定的先例嗎?
是在他之後才出現在基督教思想中的新見解、新運動嗎?
再次指出, 貧窮的屬靈價值,依舊是我主建立的。
在馬太福音裡(19:21),主吩咐那位想要遵守所有誡命的有錢人說:
「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而且你要來跟從我。」
制定先例的並非聖安多尼,只是後者聽進我主的話並付諸實踐,他「將主的話付諸行動」。
是基督,神-人將這完全的想法鋪陳出來,祂要我們也能成為完全(同時見5:48),是祂把安貧當作一種屬靈生活的開端。
在馬太福音別處(13:44),基督提出類似的觀點,堅持人應該變賣一切來作為天國的交換:
「天國好像藏在田裡的寶貝,有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高高興興地離去,變賣了他的一切,來買那田地。」


整個基督教都稱頌謙卑的重要,因此認為修院與苦行生活的靈性也以謙卑為中心,應該不是令人太過驚訝的事。
馬太福音(18:4)提到,我主說過「所以,凡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是最大的。」
另處,(23:12)我主還說「凡高抬自己的,必被降卑;凡自己謙卑的,必被升高」,
處處顯示對謙卑的強調,不過很少有人注意這背後的意義是神的本質。
在道成肉身當中,有兩項十分重要的元素,是任何靈性都會追求的目標,即是神的愛與謙卑。
神的內在具有謙卑的質素,聽來可能讓人十分訝異,
當然這是不能拿來跟苦行的謙卑,或者是人類任何形式的謙卑互相比擬。
然而人的謙卑卻是出自神的本質,就像愛的誡命是根植於神對人的愛一樣,
神的謙卑是因為身為神,出於祂的意旨,祂想要與次於神的每件事物合而為一。

這一點自有其重要的神學意義,因為它揭示了所有受造物的價值,是由上帝的意旨所賦予的價值,
與此平行的甚至還有愛惜花草動物的聖徒。
從這個概念裡—這種本質上道成肉身,以及神子降卑(kenosis)的概念裡,
吾人可以明白關於基督對於「他人」的訓誡,真正的神聖起源。

在靈性的縱面上,對他人的關心是一大前提。
而當某人向上帝飛升時—這是虞格仁很厭惡的事—他的子弟一定也被包含在這個靈性的範圍裡,
藉著道成肉身所有人類存在的形式都被聖化了。
藉著道成肉身,大家都明瞭了神的愛與謙卑。
而人是註定要愛神也愛所有同胞的,因為愛涵蓋絕對的、正面的價值,一種由於愛正是神的本質而取得的價值;
而人是註定要體驗謙卑的,要讓謙卑激起強烈的情感,正因為謙卑屬於神,因此謙卑的價值亦是取自神之處。
但是要讓內在完全由愛與謙卑佔滿,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的不只是承認上帝就是愛,而謙卑是神聖的事實而已,
還要求我們內心本質完全受到神的淨化,這就是人必須奮鬥的地方,要進入愛與謙卑的現實裡,一定要經歷屬靈的爭戰。
隱修與苦行之途,是真實的旅程,亦是由我主授予聖秩之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