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

最近這幾年一直被大家重複說明並且闡釋明確的一項概念在此無庸贅言:教會就是佈道團體,
而作為佈道團體就是教會最精華的本質、最根本的生命。
然而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自從教會接受其本身在建立這世界上的身分之後,
自從這個宗教已經具備一個「世界宗教」應有的受人尊敬的地位之後,
關於傳佈基督教的若干「面相」,已經被遺忘了。


但是首先,要先提一下我們目前的佈道狀況。
不論在過去基督教的宣教工作得到了如何的成就,
我們今天仍然要誠實面對的以下雙重失敗的事實:
一是與其他偉大的世界宗教比起來,基督教一直未能取得實質上的「勝利」;
另一項失敗是,基督教無法克服存在我們文化之中愈見普遍的世俗主義。
與其他宗教相較之下,基督教只是其中一種宗教而已,
往日基督徒面對這種不言而喻,相信自己比基督教優越的宗教,
因而認為這種宗教十分「原始」並應徹底消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些宗教不僅沒有消失,還展現了非凡的生命力,
甚至從我們所謂的「基督教」世界中挖走了不少信徒,皈依他們的宗教旗下。
再從世俗主義來說,
最能突顯我們無力感的事件在於我們無力解決基督徒之間所引起的困惑與分裂,
譬如在各種層面反對世俗主義最徹底而暴力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
以及另外許多張開雙臂熱情擁抱「現代世界」與「現代人」的基督教釋教者,
他們之間的衝突一直讓我們束手無策,
使得基督徒不斷在重新評估自己的宣教工作與執行方式,還有他們在這世界應有的地位與功能。


在此有兩種趨勢或許可以作為辨別之用。
首先,就是我們在第一章談過的宗教的執行方式。
傳教的宗
旨被視為宗教宣傳,大家認為人類都需要宗教。
在此的重點是即使最傳統、最足以召人懺悔、最「排外」的教會
都接受來自其他宗教的暫行架構(modus vivendi)的概念,
接受所有的「對話」與「友好關係」。
根據他們的假設,有一種基本的宗教存在這個世上,加上一些基礎的「宗教的」與「精神的」價 值,必得要和非宗教的「無神論」、「物質主義」等等互抗衡。不只是「自由派」與「跨基督教宗派」的基督途這麼想,連態度最保守的基督徒都已經準備要放棄他 們早先所宣講、與其他宗教迥異的唯一普世宗教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將世俗主義視為共同敵人的態度。既然所有宗教都面臨世俗主義日益壯大的威脅,既然宗教與其 「精神價值」都處於江河日下的狀態,所有宗教的信徒都必須忘記它們彼此之間的齟齬,專心一致對抗這些價值觀才對。

但是所謂這些「基礎宗教價值 觀」又是什麼?如果平心而論來分析這些價值觀,那麼我們會發現在其最大意義上,根本就沒有一項與世俗主義所宣稱並承諾給予人類 的說法有所不同。道德觀?對真理的關懷?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信念?團結力量大?正義?克制己欲?說實在的,在所謂世俗主義者當中,對於種種這些「價值」的關 懷,遠比有組織的宗教團體還要來得充分許多,對照之下後者充斥道德簡化、智識冷感、因襲陳腐宗教的氛圍就亦發明顯。現在剩下的就是那著名的「焦慮」以及無 數的「個人問題」,這裡就是有組織的宗教團體最能發揮功力的地方了。不過是否就算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夠?稍早我們提過原因了—是不是當要處理這些問題時, 宗教就得借用多種世俗「療法」的裝備和術語?舉例來說,不論是來自宗教的,或世俗觀點的婚姻幸福指南中,所強調的「價值」事實上是一致的,不是嗎?所使用 的技巧、語言與圖像,其實都雷同不是嗎?
這聽起來像是件自相矛盾的道理,但是這種作為打擊世俗主義的工具、正在被傳播、被接納的基本宗教,其實 根本就是在向世俗主義豎白旗投降。這樣退而求其次的 情形會發生在—而且已經發生在所有基督教教派當中,雖然以不同的外觀加以「紋飾」,像是不限派別的郊外「社區教會」啦,或是在傳統的、教階分明的、最足以 召人懺悔的、以及最重視禮拜儀式的教區中亦無二致。原因就在於這樣的讓步並沒有要求信徒去放棄教義、傳統、象徵物或是習俗(對於一個已經厭倦自己公務的世 俗人說來,有時候這些反而還蠻受他們歡迎的)。相反的他們要信徒接受的是宗教當中能夠去幫助別人的這種功能,不論是幫忙建立自我、或是擁有安定的心境、或 者強化該人的信心、相信永恆的救贖存在的事實。這就是這種宗教的宣傳「重點」,被今日無可計數的普羅大眾欣然接受。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表面上教義似乎 互相迥異的教派之間,那種成員具備的宗教自我意識竟也無甚差別。因為即使一個人改變自己信仰的宗教,通常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可以在另一個宗教找到更多的真 理,反而卻是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當高高在上的宗教領袖還在討論泛基督教主義,基層信徒已經在這個「基本宗教」之上找到了真正實施泛基督教主義的方法 了。就像在美國的情形一樣,信眾之所以會有大幅上升的現象,主要是來自宗教世俗化的誘因。這也同時是世界上其他地區宗教信仰人口衰退的來源,因為人們找不 出足夠的時間,持續分析自己的焦慮,而「世俗主義」卻仍然能夠提供充分的謀生機會與自由。
但是如果這是宗教,它就會每況愈下,不論是以一種直接 揚棄宗教的形式來呈現,或是越來越多人把宗教視為這世界的附屬品,而這世界早在許久以前就已經揚棄它 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了。就在宗教這樣愈見衰頹的普遍趨勢下,非基督教的其他「偉大宗教」就越來越有發展的空間。因為可能有人問到是否若干非基督教的「精神傳 統」,並不是真正從今日人類期待宗教可以提供「偉大協助」這樣的立場出發。伊斯蘭教與佛教充分提供「宗教上的滿足」與「幫助」,接受的對象不僅限於純樸大 眾,世故的社會菁英亦囊括其中。難道東方的智慧與東方的神秘主義,對於遍佈各處的虔誠人士就不見得能夠激發無可抗拒的吸引力嗎?令人擔憂的是,正教之中某 些「神秘」的層面之所以在西方廣受歡迎,還完全要拜東方神秘主義難以理解之賜,雖說這種辨識正教神學的方式是錯誤的。收錄在《慕善 集》(Philocalia)這本書中,採取無神論觀點的文章,在某些隱密的團體中廣受歡迎,這些文章都對基督的生命、死亡與復活採取極端冷淡的態度,到 頭來,這些隱密團體在心靈上所關注的焦點,與大部分明顯以基督為教義中心的宣教士,所採取的個人救贖與對永恆生命的信心這樣的論調,其實也無多大差別。在 以上兩個例子當中,我們提出了生命的「精神面相」,但是毫無惡意的狀態下,遺漏了完整而未經改變的「物質面相」,也就是世界本身。這的確是個非常嚴重的問 題,因為不論是否在那個貌似傳統的外表來觀察,現代基督教的宣教任務所具備的若干形式,並未在現實之中,為一個「世界宗教」來鋪路,現在的世界宗教,與那 曾經一度征服世界的信仰,卻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