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水與聖靈 (給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 - 聖事與正教)

3
符 合正規的聖洗禮,是以對水的祝聖開始。然而要了解水 在這裡的意義,就不能把它視為聖事中的一項被分離出來的「物質」。或者更精確的說,要了解的是水是聖 事的「物質」,因為它代表所有物質,而這在聖洗禮儀中代表世界本身的象徵與呈現。在聖經的「神話」世界觀中(順便一提,這種世界觀遠比一些主張「去除神話 色彩者」還來的更有意義、更具備哲學上的連貫性),水是最根本的物質,是世界的基礎元素。它是生命的自然象徵,因為如果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可是水卻也是毀 滅與死亡的象徵,最後,它又是淨化的象徵,因為沒有水就不可能使事物潔淨。在創世記中,當乾燥的土地有了水滋潤,生命就出現了。當時上帝的靈在水上行走, 成功征服原本的混沌狀態。於是就某方面而言,所謂創造宇宙,就是將水轉變成生命的過程。
然 而對我們而言,重要的地方在於聖洗的水代表宇宙的物 質,代表世界,也是人類的生命。而因此在聖洗禮開始的時候,對水的祝福獲取了真正宇宙和救贖的含義。 上帝創造世界、祝福它,並將它賜給人類作為食物與生命,作為與祂共榮的工具,這個對水的祝福意味著回歸其最出重要的意義之中,或是物質的救贖。基督藉著接 受約翰的洗禮,祂使水聖潔,讓水成為淨化以及與神和解之水。就是在那時候,基督從水裡出來,然後就是聖靈顯現,上帝新的、救贖的體現發生了,而上帝的聖 靈,就是那在創造宇宙的最初「運行在水面上」的聖靈,使水,也就是世界,再次成為祂最初創造它時的樣子。
我 們已經知道,祝福就是致上謝意,經由 感恩也在這感恩中,人類承認他自上帝那裡領受到的真實本質,然後使人類成為他應有的樣子。當我們在聖餐禮儀式中呈獻 祭物給上帝時,也是祝福並聖化它們。當我們站在水之前,在宇宙、在上帝賜下的物質之前,這是一個無所不包的聖餐行動,讓聖洗禮儀有了正確的開始。
禰 是偉大的,禰的工程不可思量,沒有任何言辭足以讚美禰的奇妙。因為禰以自己的意念,從虛無中創造了萬有,以禰的德能護佑萬物,並以禰的聖意治理世界…

所 有靈界的力量在禰面前敬畏肅立,太陽讚美禰,月亮頌揚禰,星辰交相談論禰,光明服從禰,深淵在禰面前顫抖…

主啊,禰前來拯救我們。

我 們承認禰的恩寵,我們宣揚禰的慈愛,我們不會掩蓋禰的美善。

再一次這世界被宣稱為是基督顯示出並且使它成為它該有的樣子,也就是上帝給人 的禮物、人與上帝共榮的工具。這水如同「救贖的恩寵」般顯現在我們眼 前,像是罪惡的滌除、病弱的防護。「因為主啊,我已呼求了禰奇妙,榮耀且令禰的仇敵驚懼的聖名。」
現 在就是在這水裡,我們要下去浸洗,而對被浸洗 的人而言,這個洗禮就是「歸入耶穌基督」(羅馬書6:3)的施洗。因為這個人對基督的信仰把他帶到了聖洗禮 儀上的,他相信基督就是唯一真實的「內容」—所有生命的存在與目的,祂的充分圓滿,祂充滿所有事物之中。在這個信仰裡面整個世界變成對他的臨在而舉行的聖 事,也是作為在祂之中生命的工具而行的聖事。
但 是「難道你們不曉得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羅馬書6:3)聖洗— 「新生命」的贈禮—聲稱是「像死亡一般」,為什麼?因為 基督為信祂的人所給予的新生命,卻是從墳墓中散發出光芒。這個世界拒絕過基督、拒絕在祂之中看見自己的生命與圓滿,但是就因為世界除了基督以外沒有其他的 生命,在拒絕基督、殺害基督的同時,世界也就判了自己死刑。它終極的存在就是死。沒有一個人類仍舊委以希望的世俗末世論者,可以與托爾斯泰有力的說法相抗 衡:「經過愚蠢的生命之後,接著來到的就會是愚蠢的死亡。」但基督徒正好能夠了解世界真實存在,就在基督之中。現在所討論的是此地此生,而不是某些神秘 的、「另一個」世界。世界如果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任何生命都不具意義,而當我們依照這個世界的樣式過完我們的一生,也就是當我們生命了結之時,沒有任何 意義與目的留下,因為它們已消融在死亡中。唯有我們慷慨地、全然地、無條件地放棄我們生命中的自給自足,當我們把所有意義置於基督之中,這個「新的生 命」(意指重新擁有這個世界),才會賜給我們。那麼這世界就真正會變成基督臨在的聖事,天國與永生的開展。因為基督「從死者中被高舉起,不再死亡,死亡不 再凌駕祂。」因此聖洗也就是我們自給自足與自私的死亡,它是「基督死亡的模擬」,因為基督的死亡是無條件的捨己為人。因為在基督的死亡中,展現了生命的終 極意義與力量,因此基督的死「踐踏了死亡」,所以我們與祂一同的死亡將會把我們與上帝中的「新生命」連結在一起。
當接受聖洗的人在浸洗過水之 後,立即會披上白色的袍子,此刻「新生命」的意義便在此彰顯。這是帝王的袍子。人類再次成為創造之王,這世界再次成為他的生 命,而非死亡,因為這時人類已知道該怎麼做。他被復位到真正人性中的喜樂與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