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上帝的創造(一)
II A 回顧歷史:B. 中世紀
之
前我們所描述的都指的是第二、三世紀的基督教世界,但是情況逐漸有所變化,教會對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看法有了重大改變,其中幾個具有決定性的發展分別如
下:
1.
西元二、三世紀,受到柏拉圖的知性二元論強烈影響之下,物質世界的重要性被相對忽視,甚至被認為不相干、或邪惡的。亞歷山大諾斯替教派,其中以奧利金
(Origen)最具影響力,可說是其中發展的典型代表。奧利金的作品受到埃及的修道士廣泛閱讀,其影響力遍佈部分東方的修道院,所幸之後情勢被幾名重要
人物如聖馬可裡思(St Macarius)和聖馬西摩挽救回來。
2.
在西方的發展中,人和大自然亦被二分法給分開,人類比大自然高一等、也成為萬物的中心。此說典型的代表人物屬於聖奧古斯丁和包伊夏斯,他們用理性和智能來
解釋人類,認為人類因意識和內省能力成為高等的生物、神聖的存在。因此人類不僅是萬物之靈,而且為萬物中唯一具有永恆價值的–除了比人類更高等的天使以
外。聖奧古斯丁的末世觀裡,大自然被排除在天國之外,天國是屬於屬靈生存者,也就是永恆靈魂的歸宿。教會逐漸忽視其他萬物存在的重要性和價值,這在舉行各
種聖事、尤其是聖餐禮時最為明顯。原本教會應該為整個物質世界,也就是大自然的果實祝福,並且在感恩中將一切獻給造物主,但是領聖餐卻變成主要在紀念基督
的犧牲,一項只造福靈魂的恩典。宇宙的概念從此在西方的聖禮神學中消失,只剩下以靈魂為中心的世界觀。
3.
中世紀宗教改革對於這個現象沒有影響,反倒因著傳統學風提倡上帝的形象存在於人類理性當中而強化了原有概念。在西方,大部份的聖禮和物質世界是毫不相干
的,人與大自然的鴻溝也越來越大。笛卡兒(Descartes)遵循奧古斯丁的學說,以其「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將思想主體看成一切事物的中心。啟蒙運
動將之發揚光大,認為只有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被造物才有存在價值;浪漫主義相對地重視大自然,它採用二分法將有思想意識的人、和沒有思想意識的大自然清楚
分別,認為前者比後者高等,後者在前者參與之下方有其價值。此外敬虔主義、神秘主義、其他宗教或是神學運動也都把大自然排除在外,而清教徒和加爾文主義的
主流派卻是把創世紀中「生長眾多,掌管全地」的經文引用到極點,造成資本主義、科技和今日文明的誕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