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持上帝的創造(一)

這幾堂課的主題,牽涉到這時代最緊迫、嚴重的議題;
這個被稱為「生態危機」的現狀,可能是全球人類最受威脅的問題。
它和其他全球性的問題不同,
它不僅牽涉到不同區域、社會階層的人類及其福祉,
更影響著人和其它創造物的存活,再也沒有其它的罪惡能與之相比。
這種描述對許多人而言也許過於誇大,但凡有道義感的科學家及政治家們卻不得不承認其真實性。
若照現況繼續下去,世界末日將不僅是個預言,而是定要發生的事。

[約翰•歷歷烏拉斯,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一)~(三)」,
King's Theological Review 12 (1989), pp. 1-5, pp 41-45; 13 (1990) pp 1-5]


神學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能帶給人類什麼?最明顯的一點是,神學無法也不應再保持沉默,基督信仰和 教會亦不應長久置身於室外,尤其一般相信神學與教會和生態問 題的根源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對此問題不是要加以道歉或提出解釋,而是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所宣稱「真理」的真實性,因為無法帶來生命 的真理是沒有意義的。
若要找出目前西方世界解決生態問題的方向,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希望似乎都寄託在道德理念上面。不論是藉由政府立法、教會或學 術機構的宣導,道德似乎被認為是 人類的希望。只要人們守規矩一點!只要我們少用一點能源!只要我們少過一點奢侈的生活!只要…但道德要能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必須超過外在的動機。人們不會 只因為「理性」或「倫理」的因素而放棄原有的生活水準;單純倚靠理性的訴求不會使人變好,尤其對與宗教信仰保持距離的現代人而言,道德規範已流於紙上談 兵、毫無吸引力。
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驗和結果,對十八、十九世紀樂觀的啟蒙運動先知帶來重大的一擊,摧毀了他們認為隨著人類腦力和知識的開 發、二十世紀將成為人類天堂的 樂觀。問題是人類的行為並非都是理性的,即使外力介入或他人游說,都無法讓人作出理性的行為。除人類智能之外,另有其他外力決定世界的命運。若神學和教會 想在此派上用場的話,它們應該擁抱道德(即行為的理性處方)以外的部分,包括啟蒙時代前屬於神秘學、想像力、以及神聖的領域。啟蒙運動時期以後,人們全力 摧毀神秘學,把和極度思考的哲學壁壘分明的非理性範疇歸為純文學,如此一來我們破壞了那種超越人類所能理解或想像,帶有神秘、神聖的,也是第七世紀希臘神 學家聖馬西摩所形容的宇宙讚美敬拜的「世界觀」(世界的趨勢)。
對異教的恐懼以及所隱含的心態,理所當然地帶來純粹的理性主義。不過這個恐懼所 引發的反應,應該不僅是表現在代表現代西方思想模式的完全二分法,包括自然 與歷史,神聖與褻瀆,理智與神話,藝術與哲學。教會與神學理應對於這項恐懼有更好的回應,而不是只用二分法把理性和神秘分開,把神聖與世俗分開,畢竟教會 與神學宣稱相信基督可以使超自然的和人的內在合而為一,並且基督的人格重新複製在信徒身上。因此如同當今許多基督徒只訴諸道德理念來解決問題,只會更加深 引起生態危機的根源。而若僅用一些新的道德價值或重新調整舊的價值觀來解決生態問題,恐怕亦無多大效用。
在這幾堂課程中,我要嘗試說明為什麼我 們很需要一種以敬拜儀式為重心、進而界定道德理念的新文化。若要對所闡述的中心想法給予命名,那將是「人類的祭司職 份」。去年夏天在拔摩島,我為啟示錄作者使徒約翰修道院建立900週年紀念所召開的國際環保大會中演講時就使用到這個名稱。人類是萬物之靈沒錯,但我希望 我們的文化能明瞭人類之所以比其他萬物優秀,並不是因為擁有這樣的頭銜,而是在於擁有使萬物彼此交通的創造性能力,使萬物得以脫離束縛、回轉向神。人類所 能做的不是在於成為思想媒介,而是成為一個人格(person),這是我在往後課程中會加以解釋的。「祭司」這個概念並無貶低的意味,同時並帶有「獻祭」 的特徵,也就是打開生命個體間的相互關係,並帶出有深度的愛。以上的論點是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人與大自然是互相依賴的,人若未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話,人 的意義就無法實現。因此人與大自然並非互相抗衡的,而是在肯定中互相牽連,而這僅有在敬拜儀式中方能達成,因為在此時大自然才能進入與人之間的正向關聯。 因此人類必須先成為一個敬拜的個體,才有解決生態問題的希望。
在分析這樣的理論之前,我們必須對於引起生態危機的因素、以及歷史中對付此危機的 手段做一番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基督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